人与经典·中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人与经典·中庸 人与经典·中庸精美图片](https://img3m6.ddimg.cn/29/24/29427086-1_h_7.jpg)
人与经典·中庸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被誉为将比钱穆、南怀瑾更有影响力的国学大师 “龙德而隐”的毓鋆先生首揭《中庸》“用中”的观点
内容简介:
本书由皇家名儒爱新觉罗·毓鋆口授心传,学生整理而成。本书以毓老师1999年于奉元书院讲述《中庸》内容为底本,参以相关授课内容为补充。另补加《中庸》原文及编者白话翻译,以方便阅读,掌握要点出处。堪称毓老师历年讲述《中庸》之大者。
书籍目录:
目录:
导 读 / 1
章 / 5
第二章 / 26
第三章 / 30
第四章 / 31
第五章 / 34
第六章 / 35
第七章 / 41
第八章 / 42
第九章 / 43
第十章 / 44
第十一章 / 48
第十二章 / 50
第十三章 / 53
第十四章 / 62
第十五章 / 69
第十六章 / 71
第十七章 / 75
第十八章 / 79
第十九章 / 85
第二十章 / 91
第二十一章 / 123
第二十二章 / 125
第二十三章 / 128
第二十四章 / 131
第二十五章 / 134
第二十六章 / 137
第二十七章 / 146
第二十八章 / 150
第二十九章 / 158
第三十章 / 164
第三十一章 / 169
第三十二章 / 176
第三十三章 / 179
附录一 《中庸》原文 / 214
附录二 《中庸》译文 / 225
作者介绍:
爱新觉罗·毓鋆(1906-2011),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裔孙,号安仁居士。
六岁始,为末代皇帝溥仪伴读,师从陈宝琛、罗振玉、叶玉麟等大儒,十三岁读毕十三经并可以背诵四书五经,一生多次研读《四库全书》,通达古代经史子集之学。他虽出身皇族,却猛烈批评帝制;壮年曾经叱咤风云,晚年安居斗室讲学直至仙逝。
其讲学注重因时举譬,倡导经世致用,使古代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学问焕发了新时代的活力。毓老先生世寿一百零六岁,教学六十四年,及门学生与授业弟子数万人,遍及海内外与各行业,被誉为两千五百多年孔子儒学的当代集大成者。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
《中庸》章为经,与《大学》经的部分合观,可以有更深的体会。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开首三句,乃是《中庸》全书之主旨,讲体用之道,将天人思想包括无遗。有处世经验了,再融会贯通,方知为处世之不二法门。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在”,与《中庸》的“之谓”,均为肯定词,知道就要行,能知能行。
“天命之谓性”,“之谓”,就是,是肯定的,天命就是性。“在天曰命,在人曰性”,何以说知天、知命,而不说“知性”?“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经·系辞上传》),性,是体;善,是用。“诚者,天之道”,善,是天之道的用。“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孟子·离娄上》),不明天之道,就不懂人之道。
中国人会用性之善。善,是性的用,“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天命之谓性”,知自己性之所在才能成德,故“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论语·尧曰》)。
“率性之谓道”,“率”,顺也,即前面有一东西存在,顺着;顺性就是道,尽此之谓,性外无别道。性,是大本;良知良能,是性之用。天命就是性,“顺性命之理”(《易经·说卦传》曰“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行性之道,即本良知良能去做。人人皆有性,人人皆可率性,“性相近”,本性相同;“习相远”,习性,情也,因环境而异。能知就能行,知行合一谓之学。
“率性之谓道”,人人皆有道,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修道之谓教”,修“率性”就是教,教育在引发人性,唤醒良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善性之本。
头脑必要清楚,对任何事才能分析清楚。以孔子之智,犹“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到五十岁了才知天命,那他是经过什么步骤以后才知天命?经过“不惑”,“四十而不惑”(《论语·为政》),即不惑不欲。净惑于欲,还能知天命?嗜欲深者,天机浅。“惑”与“欲”如打不破,根本无法达天命。“知天命”,“天命之谓性”,懂得天命了,就懂顺着人性做事。
顺治(1638—1661)作有修道偈: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朕本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成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管他万代与千秋。
他在那么小的年纪,就能看破荣华富贵,可能有慧根,境界特别高!我和他是两种人,我认为人生是有责任的。
人要是没有人性,能对人类有贡献?读书人要明理,一个明理的人能不爱国?读书要改变器质,器质是慢慢修的。私情是一件事,正义更是一件事。懂得义了,见义必为,勇也。
要启发智慧,好好努力,“时乘六龙以御天”(《易经·乾卦》)。必学实学,现在“救死唯恐不暇”(《孟子·梁惠王上》云“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还扯闲?
人的斗争——与欲斗争,太难了!四十岁到五十岁是与欲斗争,“男人要坏,四十开外”。什么人可以真正知天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人心都如镜了,则“不将不迎”(《庄子·应帝王》)。必练习做到此一程度。
英国占领香港有什么法?收回却说要法。必得有智慧与浑蛋划清界限。政客并不代表民,使他动而有悔,成为孤家寡人,即釜底抽薪。
证严能号召四百万人,是以德。领导社会的是德,能言行一致。证严的智慧,完全是她清修的功夫得来的,生活过得清苦。必得求真。
圣严的文笔好,但是口才不行,我对她说:“你不讲,大家都还懂。你一讲,大家都糊涂了!”人贵乎有自知之明。
必要有群德,不能不为子孙谋,不能完全任人宰割。因为“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易经·乾卦·文言》),没有希望,正是因为没有智慧。不知结果即是祸。百姓不懂,无聊话会影响百姓。现在大学生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脑,台湾教育弄至此。
我训练小孙子何以难?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一套……有那个环境?台湾文化何以低?来台好的人为大兵,坏的……军眷天天搓麻将,这种环境怎能造就出人才?真想望子成龙,必有那个环境,至少也得是蛇窝,是长的,而非扁的。之所以失败起不来,因为没有那个智慧。
凡事皆操之在己。有了智慧,为了生存不能不投一点“机”,现在可不能等闲视之。一民族的力量,不是数字所能表现的。今后中国是“寸土不失”,任何一块土都不丢,此时也。
人必要有识时之智,要真正能不惑于欲。必要尽己之本能,绝不能借助外力,我总说“自求多福”在此。
“率性之谓道”,是先觉者,顺着人性做事;“修道之谓教”,是后觉者,跟着学。人性就是道,“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失其赤子之心”,就是大人、圣人。人的赤子之心特别短,“伪”太可怕了!如好面子,也是欲。人就是人,“还没死,怎能不想?”想是一回事,可以不做。“想”与“做”,两回事。想,意淫;做了,洗不清。出家不容易,人要学真,直人就是真,“人之生也直”。
我离家时已经有儿子,有人的经验。释迦生子,半路出家易修成,是过来人。不结婚,违背上帝的意思,是人就得想人的事。
人到了社会,在环境下,有时为了职业,得做缺德事。修行,是为别人做好事。没有想,不容易;没有做,就可以了。
天下难的就是克己,“克己复礼”是功夫。我画千张观音,千佛刊经,修庙,替父母求冥福、冥寿。一个人必要能够管理自己,难以克制的就是自己的欲。惑于欲,好名、好利、好色都是贪,只是方式不一而已。“克己复礼”就是行仁,根基深,可经由“克己”的功夫回到圣贤路子。我四十岁,“满洲国”垮台了,我才懂得“克己复礼”,自此“长白又一村”。
程朱理学、宋明理学,并不是“孔学”,每人都自以为是“真孔”。历代讲学者代表一个时代,皆非真孔。只要有思想,都可以发挥。
我用“夏学”一词,因为“夏,中国之人也”(《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只要是中国人的学问全都收。大陆有“中国传统文化丛书”。
中国要“现代化”,不是“西化”,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化,要因而不失其新。
做学问要客观,必须有根据,绝不可以臆说,所以要“依经解经”,以还中国学术的本来面目。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就看谁能发挥。看别人好,心里不舒服,即是嫉妒。
何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论语·述而》),“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占而已矣”(《论语·子路》)。“礼者,天理之节文也”(朱熹《论语集注·颜渊》)。要把思想变成行为,才是实学,才有作用。
一个张良使刘邦得了江山。张良之志,在消灭暴秦;成功了,从赤松子游。有智,功成身退,“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易经·乾卦·文言》)我在清亡的边缘长大,知足还能往前奋斗。
不懂得感恩就是畜生,以德养智,什么都可以缺,绝不可以缺德,台湾人就是欺软怕硬。
练习思想,思想没有固定,故称“圣之时者”。儒家赞美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知者乐水”(《论语·雍也》),即喻随“时”变。
如将尧、舜当历史讲,那与今天无关;当思想,就不同。尧、舜是圣王,但何以他们的儿子都不好?此乃立说之伏笔。尧为圣君,犹有四凶。鲧是四凶之一,儿子禹能“干父之蛊”(《易经·蛊卦》);尧那么了不起,其子丹朱却不贤;舜是大智者,儿子商均不肖。若是“有其父,必有其子”,用得上?自此玩味中国的思想是什么,以之为况,就能深入。
经书是思想,即“况”。《春秋》为况,借事明义,不是历史,是思想,距真事远得很。《尚书》首尧、舜,《春秋》隐为桓立,皆明“让”之义。书有古今,但思想无新旧。后学乃是“学而知之者”(《论语·季氏》),所以必用古人的智慧启发自己的智慧。要做活学问,而不是死背书。
孔子之学是一个“时”字,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中国的道统则是“仁”,“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易经·乾卦·文言》)。
人必有格,即人格。何以要挑选?因为人都想要够格的。连物都有格,何况是人?要用许多事来培养一个人的智慧。
儒家等各家均言政,但是方法不同。儒,人需,人之需也,即如日光、水、空气,是供人生活之所需。“儒,柔也,术士之称”(《说文》),“儒,柔也”(《广韵》),专以柔克刚,如水是软的,水中之石,日久可被水磨成圆的。智者不惑,必知行合一。求知易,但行知难!做与成功与否,又是两回事。
人品茶得雅,化妆也应淡抹,必注意如何把自己的环境造得雅,昔人风雅,处处有文化。领悟了,方知道境界。真有心“求学”,必好好求。
都是饺子,但是滋味不同。不知,就要求知,怎么可以装知?要知自己之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有学问必给外行人看才行。有机会要求知,自己知否自己知,不要作伪,“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作伪又有何益?
道也者,不可须臾(片刻之间)离也,可离非道也。
“率性之谓道”,顺着性就是道,人人皆有道。道不可须臾离,乃是人日用之所需。为什么道远离人了?因为“人之为道”而远离人了,所以不可以为道。
“性相近,习相远”,习性乃是环境造成的。“修道之谓教”,教怎么修人之性。能尽己之性,就能尽人之性,先觉觉后觉(《孟子·万章上》云“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自己不明白,就要“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能亲仁;不能亲仁,又如何明道、得道?一般人是后觉者,就要修道,跟先圣学即是教。开智慧之源,均受前人的启发。
人性的作用是什么?性能生万法。成佛、成科学家,均是性的作用。学的是智慧的大本营,即性。谁能守住智慧的大本营,就能成为哲学家、发明家、科学家。要下“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的功夫,则“虽愚必明”,明道。
在校修学分要修些什么?台大外面的环境糟,老师尽教些花样,于今天没有用。你们学完,不会用脑,没有用,只是点缀品而已。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性相近,习相远,”本性,相同;习性,因环境而异。性,大本,体;习性,情也。“习”,羽白,鸟在幼时羽毛尚白,就要开始习飞,等羽毛长丰、翅膀长硬了,就能振翅高飞,乃至鹏程万里。
既是“性相近”,那何以要“戒慎乎己所不睹,恐惧乎己所不闻”?要慎独。因为“习相远”(《论语·阳货》),所以要慎习。
因为个人习性与环境的不同,而使人与人之间有了距离。习性,是环境造成的;习惯,则是环境养成的。人因为“习”的不同,乃愈走愈远,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是己独所“不睹、不闻”,如父母往往不知道自己子女的恶,外人却没有不知的,所以人要“戒慎恐惧”。
“戒”,《说文》云:“警也。”警戒,戒备。“慎”,古字慎,心真,用己真心。
“恐”,《说文》云:“惧也。”诚惶诚恐,惶恐不安。“惧”,“勇者不惧”,“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恐,有惊惶意;惧,畏怕之实。恐在惧前也。《易经·震卦》“君子以恐惧修省”,以戒慎恐惧修己,“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由“隐”之“显”,显盛至极。由“微”之“著”,微,小,至小无内,“贵微重始”(《春秋繁露·二端》),“诚则形,形则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大善是由积小善而致,大恶是由积小恶而成,微小处应谨慎。若是以为微小之恶无伤大体,久而久之则入于恶而不自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故曰“莫显乎微”,“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坤卦·文言》)。
“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己独。什么是“独”?此“独”,绝非独居。“慎独”,是中国思想重要的一步功夫,“喜怒哀乐之未发”,什么都未形,是“独之立”(《春秋繁露·二端》“吉凶未形,圣人所独立也”)。“在身曰心,在己曰独”,“唯我独尊”,是独一无二的。慎独,因为“唯我独尊”。
“独”与“性”的区别在哪里?一个东西,两个作用。“人之生也直”,不说慎性,而说慎独。慎独,是慎其未形,不睹不闻、隐与微。不说慎性,因为独已经有作用了,有独就可以用性,故君子慎己独也。
那何以“独”的结果都不好,往往成为“独夫”(《尚书·泰誓下》)、“一夫”(《孟子·梁惠王下》)?因为“习”得不好,而成为独好、独占、独乐、独尝、独霸、独裁。《孟子》中讲“独”的地方特别多,而独的结果即“独夫,一人也”。如能够慎独,那就不是“独夫”“一人”了。
“慎”,真心。“慎独”,真心己独。一个人孤高自赏,天天装圣人,其实是可怜!要天天受创伤才会生智慧。舜“好问而好察迩言”,是问自己所不知、问自己所疑,考察左近人的言论,因为唯恐自己有独不见、独不知的事。慎己独,即审慎自己所独不见、独不知的事。
懂就发挥一点儿作用,是读书人就必为人类谋和平,为和平而奋斗。君子“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做谁的“帮凶”?要做“良知”的“帮凶”。
人有智慧不能走入正道,乃“习相远也”。戒慎恐惧,人莫知自己儿子吸毒等的恶行,而外人却是无一不知,故君子必慎己独也。“独”字要深入探讨。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尚书·大禹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要用什么对付这些“危、微”?用“诚”与“真”,诚其意,直人即真,直心即道场。《中庸》重要的一个字即“诚”,“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谓之”,即“叫作”。“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是与生俱来的,即性,“成之者,性也”;喜怒哀乐一点也不发,无过与不及,叫作“中”,性之用,大本。
但喜怒哀乐必得发,发了就是情,要发得“中节”,如竹子有节,一节一节,绝不超过,高风亮节。喜怒哀乐必发,情也;“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情发得中节叫作“和”,是情之用,达道,人人必行之道。
恋爱是神圣的事,何以要变得有罪孽感?大大方方恋爱,就是中节。就是蚂蚁亦得发情,自小玩意儿,可体会天道之无穷。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西汉纬书《孝经援神契》曰:“性者人之质,人所禀于天。情者阴之数,由感而起,通于五脏。故性为本,情为末。”
中,性之未发,为大本,达德;和,情发得中节,达道。中,为性,体;和,为情。
中为大本,“曷谓中?曰:礼义是也”(《荀子·儒效》),“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冠义》),“中国者,礼义之国也”(《春秋公羊传·隐公七年》何休注),中国,性之国,人性之国。
和为达道,人人必行之道,“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连动物都会发情。“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和而不流”,“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致(动词)中和,天地位(得其位)焉,万物育(皆生育)焉。
但重要的是“致中和”,下“致”的功夫,使“中”与“和”两者不起对立,“中”与“和”得合而为一,性情合一了,此时“性即情,情即性”,性情一体,体用不二,此实学也。懂得性情不二了,行为就不会出轨。
何以“万物育焉”?因为“天地位焉”。天地也得各位其位,万物才能育焉。天地要是失其位,那万物就不能育了,就看“位”的重要,“圣人之大宝曰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易经·艮卦》),素其位而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在天之位,地在地之位,各正其位了,万物才能生生不息。天地位于吾心,万物育于吾行,“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其乐也融融,何等充实!
水本身无味,可以和五味、调众色;性柔,却能穿石。脑子应灵活得像水,上善若水,智者乐水,其智能随时变化,“不舍昼夜”。智慧没有固定的,故曰“圣之时者”。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庄子·人间世》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为,才能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至味无味,“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人物志·九征》),“平淡无偏,群材必御”(《人物志·九征》刘昺注),否则“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又如何领导团体?
求风调雨顺,即“天地位焉”。人得学天地,要素其位而行,不务乎其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儒的修为超过一切。天、地、人,三才之道,乃是平行的,人“与天地参矣”。天生之,人役之,天人同矣。天生物,人役物,故天下无废物。《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莫不皆由礼而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民胞物与”,唯有中国人有这么高的思想。元胞,万物一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西铭》),蚂蚁不是物,蚂蚁和我们是一样的。“胞与”,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然后才可“与天地参矣”,平视,与天齐。
物,有性了,“各正性命”(《易经·乾卦》),万物各正其性命,“民胞物与”。人能尽己、尽人、尽物之性。发明家就是尽物之性,把破铜烂铁凑到一起了,就成电灯了。他不但尽人之性,还尽物之性,什么和什么配在一起,就变成我们想不到的玩意儿。现在你们手里拿那个东西那么方便,那就是尽物之性的人发明的。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天人境界,天人合德。宇宙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天之历数在尔躬”(《论语·尧曰》)。《学庸》加上《论语》,乃是应世的动力。
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身曰心,在己曰独。人人皆有独,人每天都在“独”中生活,各有怪癖。性同,独,乃同中求异,“同而异”(《易经·睽卦》);情不同,和,则是异中求同,“异而同”。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名厨在于知味,懂得调和之道。知味功夫,即在一个“和”字。中国饮食,调和五味,以达温和。
“和”是“独”的敌人。情中节,即和,若合符节,能够相合就不独了。“和”,如调和鼎鼐、和五味,用水调和。“独”,独一不二,独就不能和,独味乃是有所偏也。独好,不同于众好。众乐,即是和的功夫。
入门处好好把持,下面就容易了!求真明白在体悟。公式明白了,中间往里装即成功。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记·乐记》)。“不学礼,无以立”,约之以礼;乐以和性,听音乐以养性。“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以让化争。“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礼记·乐记》),真情流露,出于至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经·系辞上传》)。“易”与“简”,两个相对的。易简是什么?“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天地之道,易简而已矣。易简如不明白,理就没法得。如明白,成功,圣人不会欺我们。成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易简、中和,层次问题。《易》与《中庸》相表里。
知识分子的责任:“爱敬尽于事亲,德教加于百姓”(《孝经·天子》)。教书的应教些什么?文字有很多早已过去,什么是永远合乎时?孔子何以称“圣之时者”?现在教六朝文做什么?生乎今之世,又何必返古?
我本打算与师母出合集,但是经过“文革”,什么都没了。但我现在还会背几首,倒背如流,因为师母有号召力!
韩国国旗用八卦,箕氏朝鲜在清朝时犹到中国考进士,姓仍用中国字,如同日本,因为不用不行。
要用古人的智慧启发我们的智慧,细加研究,中国人的智慧真是高到极点,如行辈(排行和辈分)极为清楚,有固定的称呼。说康德与先儒程度差不多,那是腐儒之见!
华夏社会成功了,即是“大一统”,乃因“一”而统。华夏,是自一个根,即“元”来的。三夏:夏、诸夏、华夏。到华夏,即“远近大小若一,天下一家”。一,是达到元的一个境界,自元来,止于一。元,为体;一,为用。
什么叫作元?始生之机、万有之能,“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易经·乾卦·文言》)以天作为界说,这是中国几千年前的智慧,今人望尘莫及!
乾元统天,先于天,“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易经·乾卦》),因为是从根上来,所以能够统天。中国的神是元始天尊,是造物祖,是上帝。这就是夏教。“蛮夷猾夏”,“夏”就是“中国”,中国的教叫“夏教”,夏教之祖就叫元始天尊,出自“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元,“先天而天弗违”,先时;性,“后天而奉天时”,因时。有生,才有性,“成之者,性也”。人性,虽是看不见的,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感觉得出。元,为智海,“元者,善之长也”,至善;“继之者,善也”,前有至善,接着的为善。应学怎么培元,要教怎么培元。培元,才能元培;奉元,然后奉元行事。要懂得自己要学什么,从哪儿学?
读书,要正面、反面翻来覆去地读。几个要点打通了,将来有人一点,你就明白了。以此训练自己,日久必有思想系统。
多参考别的思想家,看人家是怎么想的。要用前人的思想来引导自己,才能后来者居上。因时制宜的境界,也不过是贤者罢了。
教育如一开始就走错路,还想成才?如“泛爱众”三字,为了稿费,多加两个字——成“博爱之谓仁”。
许多学者为了入圣庙,乃故意曲解,如朱子解“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即指儒以外的不必研究。朱子解:“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即合乎帝王“统一思想”之需要,但是与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精神实相悖。
孔子的伟大,即在于“有教无类”,不仅是人无类,连书也无类。“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中庸》)。我称“夏学”,什么都研究,不“攻乎异端”,因为“斯害也已”。
战国百家思想争鸣,不入于杨则入于墨,证明那时并无入于儒。孟子不如人,就骂人:“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应该深入研究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探究其思想之所在。思想必得发挥,宗教则叫人不能疑惑。咒,不讲才神秘。宗教是时代的安非他命。台湾佛教热闹,病态,贪欲特别重。
说我讲错,正中下怀,因为前人根本没有读懂老祖宗的智慧。老祖宗已经讲过了,但是后人并没有真懂,“正统”还说讲错了。所以,注解只能当参考,必要打破几关,才能知其所以然。
如日中天了,接着就昃(《易经·丰卦》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太阳不会立正,“保合太和,乃利贞”(《易经·乾卦》),伟大的是“圣之时者”。发明家与时竞争,但能超时者少,先时太难了,多半是因时者,连治时者都少。活着的目的:圣之时者,君子能时中。
自何处入手?元。元,不得而知,故又称玄。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章》),给人多少启示,众妙都从此门出。生生化化,妙的东西!妙啊!妙不可言!无法解答,难以形容,皆非人力所能,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从万物看,必承认有造物者,即玄、元,体万物而不可遗也。惟妙惟肖,“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易经·说卦传》)。用“妙”字,将你们的思想引入圣界。看小虫子之美,真是造物之妙!蚂蚁虽小,犹知储,其思维妙不妙?
求、学、教些什么?超时的东西,乃是自无尽藏来的。是无尽藏,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学生的生活程度之高,一切都是消费,但何以无人求无尽藏?有形的东西,再贵都有人吃。因为人都有欲,所以街上的东西特别有吸引力。
培元,如同培土,需要浇水,功夫不是空的。把许多观念修正,因为“时”已经不同了。圣时,没能“圣之时者”,皆非实学。
以前的丝织品、漆器、青铜器,其工艺之能,现在均没法超越,几千年前的中国人就有如此高深的头脑。脑子得如海水,翻来覆去有波澜,才不会一条道走到黑。但是不可以索隐行怪。与前人不同处,一定要引经书。依经解经,不能臆说。
有思想了,开思想的文学,如冰心(1900—1999)《寄小读者》,温馨。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大学》《中庸》(合称《学庸》)与《论语》,均为孔学入门之书,也是中国学问入门之书。《学庸》可谓儒学众经之胆,比佛家的《心经》《金刚经》好。长辈说《大学》即佛经的《心经》,《中庸》即佛经的《金刚经》。
《中庸》开首三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乃是《中庸》全书之主旨,讲体用之道,将天人思想包括无遗。有处世经验了,再融会贯通,方知为处世之不二法门。
书摘插图
前言
导读
《大学》《中庸》(合称《学庸》)与《论语》,均为孔学入门之书,也是中国学问入门之书。《学庸》可谓儒学众经之胆,比佛家的《心经》《金刚经》好。我母亲说《大学》即佛经的《心经》,《中庸》即佛经的《金刚经》。我母亲每日拜《法华经》,父亲则看《金刚经》。
《史记·孔子世家》以《中庸》为子思所作。子思,名伋,是孔子的嫡孙,曾子的弟子。《中庸》本是《礼记》中之一篇,《礼记》成于汉儒。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引程颐(1033—1107,北宋理学家)说《中庸》为“孔门传授心法”(朱子在《中庸章句》开头引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其作《四书章句集注》,将《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中庸》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郑玄(127—200,东汉经学家)说:“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礼记目录》)以用中为常道。朱熹引程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中称“子程子”,即“我们的夫子程子”,是程子学派。其后朱子集理学之大成,成程朱学派。马一浮(1883—1967,理学大师。抗战时,在四川乐山创办复性书院,著有《复性书院讲录》等)直接程朱学派,照着前人讲。熊十力(1885—1968)则接着前人讲,没有师承,不讲学派。各家注解,有各家的主张。今天不应再有门户之见,皆人之为道,不可为至道。我讲“公羊学”,是按道理讲,不讲学派。
中国了不起的智慧,就是法天,“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要学尧则天,亦即学大,故要读《大学》。“大学”者,学大也,即学天。则天,如四时之序、日月之运,后与天地参矣,故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易经·乾卦·文言》)。舜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用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故要读《中庸》,才懂得用中之道。
学尧舜,就是“学大”“用中”,故人人皆得读《学庸》,才可以为尧舜。《学庸》即学大、用中,尧舜之道即学大、用中,故人人读《学庸》,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中道,难以把握,以“中庸”作为标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未发尚藏之于内,即性,“率性之谓道”。过与不及都不行,必恰到好处,即中。还得“时中”,“君子而时中”,不可以执中而固守,“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
劝你们:做事不要违时,君子而时中。违背人性的事不可以做,做人千万不要色庄,要去伪存真。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即中道之国,“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有多大?“中国”即天下,“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员)”,天下是一个大家庭,中国是其中的一成员。
《大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天下平。平天下而天下平。怎样才能天下平?《孟子》怎么说天下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圣人之大宝曰位”(《易经·系辞下传》),人人皆有位,“君子素其位而行”,没有位就乱了。“守位曰仁”(《易经·系辞下传》)。哪一个守位、素其位而行了?“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没有对父母好,对别人好,不过是势利之交,焉能天下平?都一个“伪”字,无一发自至诚。正心诚意,意诚而后心正。一部《大学》自“人心”讲到“天下平”。好好悟一部书就有用。
《中庸》怎么说天下平?“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何以君子笃恭能天下平?君子,并不是特权,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笃恭”,敬己之位,敬事能信,在其位必谋其政,绝不马虎。
《学庸》自率性入手,皆人与生俱来的,是不假外求的,因为性生万法,性为智海。想真达到“大一统”、性同,必要发掘人性,则“人人亲其亲、长其长”,不用喊天下平,天下亦平了!每人都居(守)正,所以“大一统”。
中华文化是启发人的良知,讨厌战争,应好好发掘中国思想。想救世,必发掘人的良知、人性,“天下者无患,然后性可善”(《春秋繁露·盟会要》),天下太平了,则其乐融融,然后性可善。所以要“通志除患,胜残去杀”,用“聪明睿智,神武不杀”(《易经·系辞上传》称“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好好“学大”“用中”,细读《大学》《中庸》,此二书乃儒家思想精华之所在。《大学》讲《春秋》之道,《大学》与《春秋》相表里。《中庸》讲《易经》之道,《中庸》与《大易》相表里。
以《学庸》建设自信心,也知道该做什么,人必有主宰才能站得住。《学庸》谈内圣、外王之道,对建设和平社会很有帮助。
对谁都不必迷信,连孔子在内,都不必亦步亦趋。要练习用脑想:如果经书都有用,那何以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仍潦倒一辈子?回到鲁国后,晚年作《春秋》,两年后卒。《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史记·孔子世家》);到孟子时“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下》),也没能发挥作用。只不过死后有人利用,享食两千多年,子孙代代被封为“衍圣公”。
读书是在用智慧,要自根上了解,如内里添把火就有力量,磨了五十年,就是不亮也光。人有才,就可以随机应变,脑子得灵活。
书籍介绍
本书由皇家名儒爱新觉罗·毓鋆口授心传,学生整理而成。本书以毓老师1999年于奉元书院讲述《中庸》内容为底本,参以相关授课内容为补充。另补加《中庸》原文及编者白话翻译,以方便阅读,掌握要点出处。堪称毓老师历年讲述《中庸》之大者。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epub(184+)
- 种类多(599+)
- 方便(186+)
- 图文清晰(164+)
- 无盗版(651+)
- azw3(563+)
- 内涵好书(406+)
- 在线转格式(516+)
- 微信读书(321+)
下载评价
- 网友 车***波: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林***艳: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陈***秋: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苍***如: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薛***玉: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康***溪:
强烈推荐!!!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饶***丽: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曹***雯: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詹***萍: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印***文: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郗***兰: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冯***卉: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沈***松: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温***欣:
可以可以可以
喜欢"人与经典·中庸"的人也看了
你的敏感,就是你的天赋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儿童立体翻翻书籍 揭秘食物 精装版 3d版立体科普百科全书 0-3-6-10岁儿童认知启蒙绘本读物 小学生读物课外阅读绘本故事图书 亲子阅读宝宝睡前故事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刑法罪名适用指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全套5册漫画儿童心理学小学生漫画心理健康教育书籍儿童漫画心理学全5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一本书读懂儒家文化【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0-4岁幼儿双语认知小百科(全3册)小考拉点读版 不含点读笔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英语语音教程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生男生女早知道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超声练习:正常结构与功能导论(第2版)Exercises in Sonography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名侦探柯南28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国货币史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厦门民宿小旅行 谷声图书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正版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先进等离子体技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商原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港台原版 陈寅恪 五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彩图注音版】无障碍阅读小学生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全6-7-10-12岁童话故事书厚原著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22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考前实战训练(含历年真题)(第二版)(上、下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最强素材5000例——几何形体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全民反间谍普法手册(含典型案例)(2023新修订法间谍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华图教育·2019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市政工程制图与识图(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精品与示范系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