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 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精美图片](https://img3m5.ddimg.cn/41/27/28472045-1_h_2.jpg)
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武志红主导策划、亲笔作序,资深咨询师黄玉玲作品,致那些善良却活得并不开心的朋友们,学会表达内心隐藏的委屈、恐惧和愤怒,有能力防守,才能敢于进攻
内容简介:
自我压抑,习惯性讨好,没有界限,拼命付出……
如果在以上现象里,你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么很可能是,你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将对外的不满转向了自身进行自我攻击,没有很好地活出自己的攻击性。
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核心观点之一,“攻击性”并非是破坏性的,而是代表着中性的、原始的生命力。把攻击性活成生命力,这需要智慧。资深心理咨询师黄玉玲从业十多年,积累了很多成功表达、处理或转化攻击性的案例。在这本书中,她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对攻击性的多维度解读,你还能借此打开一扇窗,去真正理解你自己,学习如何活出攻击性的方法和步骤,帮助你活出充满力量的自在人生,为处于成长困境、关系泥潭中的你提供解决方案。
书籍目录:
PART 1攻击性:美学篇
攻击性之真实之美:过度防御会使关系陷入困境
什么是攻击性?
真实面对情感,会带来改变
心理咨询中的真实与坦然
生活中的真实之美
攻击性之流动之美:允许负面情绪流经自己的身体
晓文和我的故事
当有人透过迷雾理解你,给你承托
妈妈婆婆仇人变闺密
外在的照顾者与内在的照顾者
攻击性之活力之美:在“生能量”驱动下,深情而炽烈地活
可以吵闹,可以狂欢,一种迷人的关系
孩子的闹腾是生命力和攻击性的体现
老人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生命力
攻击性“爆棚”的边缘来访者
互动:攻击性本身就是动力
PART 2攻击性:神仙篇
神仙自恋与现实挫败:婴儿式大人的行事方式会受到现实的反击
当神仙自恋遭遇现实边界
以婴儿方式行事的成年人
神仙自恋与依赖:
外部环境影响着婴儿处理攻击性的方式
我想要的,你就得给我
婴儿的彻底无助与依赖
自恋暴怒的背后是生死攸关的恐惧与挣扎
月光宝盒与扭转乾坤:长期的内疚和自责是对自己的攻击
我们想回到过去吗?
偏执性地回到过去是一种攻击
如何“扭转乾坤”?
互动:如何做个不好惹的人
PART 3攻击性:江湖篇
攻击性之碧血丹心
攻击性与抑郁:要求完美,是对自己的攻击
攻击性与过度拯救
敌意是关系的杀手
讨好让你失去自己
互动:走出恐惧,增加力量感
攻击性与焦虑:过度控制,是看不见对方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分化与纠缠:离开你,我活不下去
焦灼与恐慌:焦灼的婴儿与缺位的妈妈
高期待与面具人:高期待的背后是什么
互动:远离低自尊
攻击性之东邪西毒
主动攻击:暴力引发的攻击性直接、主动,且带有摧毁性
越界是一种剥夺
暴力,一种破坏式表达
指责,拿走你的核心自我
互动:不要幻想父母会改变
被动攻击:对生命的辜负,是这辈子你没有活出自我
过度依赖,不决定,就不负责吗?
拖延,你的行动出卖了你
1.失控型
2.纠结型
3.对抗型
4.暴力型
疾病,你的身体出卖了你
互动:直面依赖背后的恐惧
攻击性之华山论剑
“九阴三经”:学会为自己的需求负责
攻——学会要求
守——学会说“不”
道——学会去爱
互动:不断探知边界,调整自己
“九阳三经”:我们的勇敢,是真实地活着
学会“定”:跟自己在一起
学会“容”:为自己创造空间
学会“真”:有勇气看见真相
互动:减少苛责,接受当下
作者介绍:
黄玉玲
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学士。
中美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住院组督导组成员,欧文亚隆人际关系取向团体咨询师。
中德舞动治疗师,知名育儿杂志心理专栏特约撰稿人。
从业近十二年,接触过各个年龄层的来访者,擅长精神动力学取向的成人自我发展咨询、抑郁、焦虑情绪的缓解、人际压力的调整、亲密关系的修复。
两个孩子的母亲。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观点摘录】
◇真实意味着你需要通过面具去看那个你一直想要隐藏的自己,那里面可能有许多脆弱、许多羞耻、许多恐惧。
◇无论是打、是吵,还是哭,都是在表达自己的强烈情绪,表达自己的攻击性。
◇找到一个可以激发内心的攻击性、可以吵、可以闹的伴侣才是真正的幸事,因为这样的关系有活力。
◇当你真正地关注自己的内在,照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时,攻击性更可能朝着创造性的方向前进。
◇哀悼是我们重要的人生功课之一,因为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失去、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获得。
◇保持对自己的觉察是很重要的。觉察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保持觉知,勤反思。
◇怨恨者常见的内在声音是:你为什么那么对待我?他们很希望等到一个道歉,但往往以失望告终。
◇所有的攻击性后都要与这个世界碰撞,这才是真正的江湖。
敌意是关系的杀手
大部分抑郁者的情况是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话也不多,通常喜欢一个人待着。这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攻击性,但抑郁不是没有攻击性,而是攻击性的主要方向指向了自己。
常见的抑郁者不会直接向周围的人或者事表达攻击性。实际上,他们难以表达攻击性,小到一点点的失望,大到强烈的愤怒。他们在处理这些情绪的时候深感乏力。比如,一个妻子对于丈夫总是不管孩子感到不满意,但她既不能表达,又不能做出调整,情绪一直压抑,感到无能为力。
为什么不能表达自己的失望和愤怒?主要的原因是抑郁者害怕这些情绪,这种恐惧令他非常不安。在他感受到这些情绪的时候,同时感觉到了敌意。
在上一章中,我提到婴儿的全能自恋被满足的时候会得到“我能”的感觉。而没被满足的婴儿会更早地体会全能自恋的挫败与暴怒。比如,用哭声免疫法训练孩子的睡眠,孩子哭了十分钟、二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还是没有人来安抚,于是孩子的全能自恋感受到的是:这个世界我控制不了。一个不能被自己掌控的世界对于小婴儿来说,就是有敌意的。
婴儿借助于妈妈的存在来感知自己、感知世界,妈妈不在,婴儿就感觉不到自己,那么,婴儿会过早地启动防御功能,控制自己。所谓“你不管他,他就不哭了”的真实情况是婴儿已经很绝望了,他不再那么期待外在给予反应,他会觉得比起控制别人,控制自己相对容易一些。
在临床上,我注意到过早听话的孩子容易“遭遇”抑郁,就好像一匹马一直要求自己按照外界的要求不停地跑,跑到一定的时候就再也跑不动了,甚至有的马会暴毙。抑郁者往往有透支生命的感觉,这种透支又没有办法及时补充,后变成了一个大洞。
温尼科特曾说,在好的环境中,攻击性作为一种有用的能量整合进个体的人格之中,参与工作和游戏。但在不好的环境中,攻击性会变成暴力与破坏性。很多人抑郁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在某些瞬间有种想要破坏东西、破坏环境,甚至破坏自己的感觉。抑郁者内心的破坏性与外在的恐惧同时存在,他们看上去好像并没有过多的攻击性的原因就在于,恐惧使攻击性的能量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他们自己身上。
如果婴儿被过早地唤醒内在意识,被要求立即适应这个社会,那么他的恐惧显然大于其他情感,因为这是生死存亡之大事。在关系里,恐惧意味着某种隐含着的敌意。但是,当你的生命被掌握在他人手上的时候,这些敌意都只能被压抑下来。
敌意并不能直接呈现在关系里,至少不能被直接地感知到,因为敌意代表着危险。应对这种敌意的方式便是开启理想化防御模式。在关系里,把对方理想化和把自己理想化是同时进行的。但是,理想化的同时,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攻击。典型的就是要求完美:一件事情一定要非常完美才能够放过自己、放过别人。
常见的就是完美妈妈。她们养育孩子时,凡事亲力亲为,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哪怕自己已经很累了,还是不停地付出,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安排妥帖。孩子如果闹情绪了,她作为一个完美妈妈,一定要接住孩子所有的情绪,理解他、陪伴他。完美妈妈并不是无所求,她的付出是需要回报的她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完美的。比如,孩子要懂事、听话,能够理解她的苦心,要成绩好、身体好。
要求完美的妈妈其实对孩子是有很多敌意的。我有一位来访者就是个完美妈妈,但孩子并没有成为她想要的样子,反而经常对她大吼大叫。她觉得自己已经接纳了孩子的情绪,为什么孩子还会这样对待她?她非常生气、愤怒,但是不能表达,渐渐地抑郁了。
我在跟这位来访者做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已经很会照顾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了,但是她的父母偏爱弟弟。她从来没有表达过对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愤怒,反而用自己的理想化防御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近乎全能的人,以此赢得父母的关注。显然,她承担了不该承受的重担,过早地变成了小大人。
“完美孩子”往往也有对父母的敌意。在孩子长大后,这种敌意的表达方式有:愿意给父母钱,但是不愿意回去看他们;爸爸妈妈一说话,就感觉在给自己提要求;总想离父母远远的;对身边所有提要求的人都感到愤怒。
我的这位来访者对待她的孩子就像对待她的父母一样,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同时要求孩子变成理想的父母的样子,要求孩子关注她。显然,这样对待孩子,孩子感觉到的是敌意和恐惧。孩子没有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地被妈妈所爱,而是被妈妈当作了一个工具。所以,孩子当然对妈妈很生气,当然会攻击这段关系、攻击妈妈,比如,不按照妈妈说的去做。
这位来访者的孩子和童年时的她有所不同。孩子毕竟还能向她大吼大叫,而在她的童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她压抑得很厉害。现在,她的孩子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她的愤怒和抗议。
这位妈妈看到了孩子的愤怒,就像看到了自己当年的愤怒。她次明白,原来对别人的过高要求、对自己的过高要求,都是在表达愤怒。当隐藏的敌意慢慢浮现的时候,她说她感到轻松。她其实也可以用不那么具有破坏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她甚至还找到了更多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敌意是指向恨的。温尼科特曾说,让父母在孩子恨他们之前就先恨孩子。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父母,你完全可以去恨你的孩子而不必太过担心,因为恨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基本情感,是一种安慰和理解。父母可能都恨过自己的孩子,不必苛责自己,我们不需要做得那么完美。
这位来访者和我的咨询关系持续了三年,当咨询结束的时候,她和孩子的关系已经大为不同了。这得益于她不断地面对自己。她的孩子曾经在作文里写道:“我的妈妈是一个勇敢的妈妈,她一直都在直面自己的黑暗,我为有这样的妈妈而骄傲。”
即便曾经孤独地长大,也仍然有新的机会重新成长。
锦囊一:让自己感到安全。如果在你的生命里,有人能够让你感到安全,建议你在这样的关系里得到滋养,化解敌意。如果你找不到这样的关系,我建议你找专业的咨询师。这段关系也是安全的,很多敌意可以被化解。
锦囊二:保持对自己的觉知。当一段关系里有冲突的时候,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绪。思考一下,是不是其他时候也有这样的感受,是什么引发了这些感受。这能够帮助你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敌意。
锦囊三:确认。在现实里,确认对方是不是真的需要你这样对待他。比如,你的孩子在户外玩耍,你觉得他渴了,应该喝水,但是带的水喝完了,于是你回家拿水给孩子。等水拿回来了,孩子却不喝。你很生气,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地回家拿水,孩子却不接受你的好意。在这个例子中,现实确认就是你要和孩子确认他现在需不需要喝水。如果他不需要,你就不需要去做这件事。
这个例子背后的幻想是:你在担心,如果你不拿水,你就不是好妈妈。你为自己做好妈妈而付出,要求孩子必须配合。一旦孩子不配合,你的敌意就窜出来了:都是你,让我这么辛苦。但现实是:孩子并没有让你这么辛苦。他只想玩耍,不需要饮水。
锦囊四:活得快乐一些。做一些放松的事情,比如运动、听歌、看电影、旅行,有助于化解敌意。
(1)所有理想化的背后都含有敌意。
(2)要求完美是对自己的攻击。
(3)敌意指向恨的方向,当有一个空间允许自己恨时,敌意就会被化解。
(4)如何在现实层面化解敌意?请看本节后的一些建议。
【观点摘录】
◇真实意味着你需要通过面具去看那个你一直想要隐藏的自己,那里面可能有许多脆弱、许多羞耻、许多恐惧。
◇无论是打、是吵,还是哭,都是在表达自己的强烈情绪,表达自己的攻击性。
◇找到一个可以激发内心的攻击性、可以吵、可以闹的伴侣才是真正的幸事,因为这样的关系有活力。
◇当你真正地关注自己的内在,照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时,攻击性更可能朝着创造性的方向前进。
◇哀悼是我们重要的人生功课之一,因为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失去、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获得。
◇保持对自己的觉察是很重要的。觉察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保持觉知,勤反思。
◇怨恨者常见的内在声音是:你为什么那么对待我?他们很希望等到一个道歉,但往往以失望告终。
◇所有的攻击性后都要与这个世界碰撞,这才是真正的江湖。
敌意是关系的杀手
大部分抑郁者的情况是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话也不多,通常喜欢一个人待着。这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攻击性,但抑郁不是没有攻击性,而是攻击性的主要方向指向了自己。
常见的抑郁者不会直接向周围的人或者事表达攻击性。实际上,他们难以表达攻击性,小到一点点的失望,大到强烈的愤怒。他们在处理这些情绪的时候深感乏力。比如,一个妻子对于丈夫总是不管孩子感到不满意,但她既不能表达,又不能做出调整,情绪一直压抑,感到无能为力。
为什么不能表达自己的失望和愤怒?主要的原因是抑郁者害怕这些情绪,这种恐惧令他非常不安。在他感受到这些情绪的时候,同时感觉到了敌意。
在上一章中,我提到婴儿的全能自恋被满足的时候会得到“我能”的感觉。而没被满足的婴儿会更早地体会全能自恋的挫败与暴怒。比如,用哭声免疫法训练孩子的睡眠,孩子哭了十分钟、二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还是没有人来安抚,于是孩子的全能自恋感受到的是:这个世界我控制不了。一个不能被自己掌控的世界对于小婴儿来说,就是有敌意的。
婴儿借助于妈妈的存在来感知自己、感知世界,妈妈不在,婴儿就感觉不到自己,那么,婴儿会过早地启动防御功能,控制自己。所谓“你不管他,他就不哭了”的真实情况是婴儿已经很绝望了,他不再那么期待外在给予反应,他会觉得比起控制别人,控制自己相对容易一些。
在临床上,我注意到过早听话的孩子容易“遭遇”抑郁,就好像一匹马一直要求自己按照外界的要求不停地跑,跑到一定的时候就再也跑不动了,甚至有的马会暴毙。抑郁者往往有透支生命的感觉,这种透支又没有办法及时补充,后变成了一个大洞。
温尼科特曾说,在好的环境中,攻击性作为一种有用的能量整合进个体的人格之中,参与工作和游戏。但在不好的环境中,攻击性会变成暴力与破坏性。很多人抑郁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在某些瞬间有种想要破坏东西、破坏环境,甚至破坏自己的感觉。抑郁者内心的破坏性与外在的恐惧同时存在,他们看上去好像并没有过多的攻击性的原因就在于,恐惧使攻击性的能量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他们自己身上。
如果婴儿被过早地唤醒内在意识,被要求立即适应这个社会,那么他的恐惧显然大于其他情感,因为这是生死存亡之大事。在关系里,恐惧意味着某种隐含着的敌意。但是,当你的生命被掌握在他人手上的时候,这些敌意都只能被压抑下来。
敌意并不能直接呈现在关系里,至少不能被直接地感知到,因为敌意代表着危险。应对这种敌意的方式便是开启理想化防御模式。在关系里,把对方理想化和把自己理想化是同时进行的。但是,理想化的同时,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攻击。典型的就是要求完美:一件事情一定要非常完美才能够放过自己、放过别人。
常见的就是完美妈妈。她们养育孩子时,凡事亲力亲为,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哪怕自己已经很累了,还是不停地付出,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安排妥帖。孩子如果闹情绪了,她作为一个完美妈妈,一定要接住孩子所有的情绪,理解他、陪伴他。完美妈妈并不是无所求,她的付出是需要回报的她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完美的。比如,孩子要懂事、听话,能够理解她的苦心,要成绩好、身体好。
要求完美的妈妈其实对孩子是有很多敌意的。我有一位来访者就是个完美妈妈,但孩子并没有成为她想要的样子,反而经常对她大吼大叫。她觉得自己已经接纳了孩子的情绪,为什么孩子还会这样对待她?她非常生气、愤怒,但是不能表达,渐渐地抑郁了。
我在跟这位来访者做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已经很会照顾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了,但是她的父母偏爱弟弟。她从来没有表达过对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愤怒,反而用自己的理想化防御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近乎全能的人,以此赢得父母的关注。显然,她承担了不该承受的重担,过早地变成了小大人。
“完美孩子”往往也有对父母的敌意。在孩子长大后,这种敌意的表达方式有:愿意给父母钱,但是不愿意回去看他们;爸爸妈妈一说话,就感觉在给自己提要求;总想离父母远远的;对身边所有提要求的人都感到愤怒。
我的这位来访者对待她的孩子就像对待她的父母一样,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同时要求孩子变成理想的父母的样子,要求孩子关注她。显然,这样对待孩子,孩子感觉到的是敌意和恐惧。孩子没有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地被妈妈所爱,而是被妈妈当作了一个工具。所以,孩子当然对妈妈很生气,当然会攻击这段关系、攻击妈妈,比如,不按照妈妈说的去做。
这位来访者的孩子和童年时的她有所不同。孩子毕竟还能向她大吼大叫,而在她的童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她压抑得很厉害。现在,她的孩子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她的愤怒和抗议。
这位妈妈看到了孩子的愤怒,就像看到了自己当年的愤怒。她次明白,原来对别人的过高要求、对自己的过高要求,都是在表达愤怒。当隐藏的敌意慢慢浮现的时候,她说她感到轻松。她其实也可以用不那么具有破坏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她甚至还找到了更多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敌意是指向恨的。温尼科特曾说,让父母在孩子恨他们之前就先恨孩子。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父母,你完全可以去恨你的孩子而不必太过担心,因为恨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基本情感,是一种安慰和理解。父母可能都恨过自己的孩子,不必苛责自己,我们不需要做得那么完美。
这位来访者和我的咨询关系持续了三年,当咨询结束的时候,她和孩子的关系已经大为不同了。这得益于她不断地面对自己。她的孩子曾经在作文里写道:“我的妈妈是一个勇敢的妈妈,她一直都在直面自己的黑暗,我为有这样的妈妈而骄傲。”
即便曾经孤独地长大,也仍然有新的机会重新成长。
锦囊一:让自己感到安全。如果在你的生命里,有人能够让你感到安全,建议你在这样的关系里得到滋养,化解敌意。如果你找不到这样的关系,我建议你找专业的咨询师。这段关系也是安全的,很多敌意可以被化解。
锦囊二:保持对自己的觉知。当一段关系里有冲突的时候,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绪。思考一下,是不是其他时候也有这样的感受,是什么引发了这些感受。这能够帮助你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敌意。
锦囊三:确认。在现实里,确认对方是不是真的需要你这样对待他。比如,你的孩子在户外玩耍,你觉得他渴了,应该喝水,但是带的水喝完了,于是你回家拿水给孩子。等水拿回来了,孩子却不喝。你很生气,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地回家拿水,孩子却不接受你的好意。在这个例子中,现实确认就是你要和孩子确认他现在需不需要喝水。如果他不需要,你就不需要去做这件事。
这个例子背后的幻想是:你在担心,如果你不拿水,你就不是好妈妈。你为自己做好妈妈而付出,要求孩子必须配合。一旦孩子不配合,你的敌意就窜出来了:都是你,让我这么辛苦。但现实是:孩子并没有让你这么辛苦。他只想玩耍,不需要饮水。
锦囊四:活得快乐一些。做一些放松的事情,比如运动、听歌、看电影、旅行,有助于化解敌意。
(1)所有理想化的背后都含有敌意。
(2)要求完美是对自己的攻击。
(3)敌意指向恨的方向,当有一个空间允许自己恨时,敌意就会被化解。
(4)如何在现实层面化解敌意?请看本节后的一些建议。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没有底线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
国内首次聚焦精神分析核心之一“攻击性”
帮你重新认识你自己内心隐藏的委屈、恐惧和愤怒
学会将自我攻击转化为真实的生命力
让情绪自然流动,坦然地爱上自己,活出自在人生
武志红主导策划、亲笔作序,资深心理咨询师黄玉玲***作品
来自武志红平台的爆款自我认知课,超过150万人次学习,好评率高达96%
“我由衷觉得,黄玉玲老师是为大家解读‘攻击性’这个话题的*人选。”——武志红
有滋养的攻击性不是要有意伤害别人,也不是要伤害自己,而是合理地表达,果断出手,带着善意,却不失锋芒。——黄玉玲
媒体评论
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弗洛伊德
生命力和活着的感觉,都与攻击性相连。有攻击性是健康的,无所谓,我能抱持住你。
——温尼科特
每个人都不好惹。特别是,你自己也绝不好惹。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攻击性,这个人很容易像是虚假的,他很难和别人建立起生动、真切的关系来。
——武志红
任性是*被低估的美德,愧疚是*的负能量。
——蒋方舟&马东
这本书讲的是攻击,内核却是:真实。在每一个当下,当突破内在藩篱,活出真实自我时,真实的流动会在关系中产生真实的连接,从而得到深入的疗愈。
——周琼
如何从自我伤害转向自我绽放?活出你的攻击性,这帮你从混沌无明、无知无觉的状态中觉醒,绽放出生命原本具足的内在能量,重归安宁、稳定和圆满。
——楚学友
前言
推荐序
你觉得自己活得真实吗?
你有真切的存在感吗?
你会常常体验到自在吗?
你能充分享受与人的相处吗?
你能自如地谈判吗?
你能直接与人谈利益吗?
……
如果这些问题,你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那么原因很可能是,你没有活出攻击性,你的攻击性被压抑了。而你的攻击性被压抑后,你可能呈现出一种瘫软的好人状态,没有活力,也没有创造力。在他人看起来很善良、很好,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同样是一种软弱。
攻击性,是精神分析中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温尼科特说,每个生命都宛如一个气泡,若想在这个世界上彰显存在,就要扩张气泡的大小。所谓“攻击性”,就是气泡扩张之动力的直接展现。
我喜欢直接说:“攻击性就是生命力!”如果你不能合理地表达攻击性,那意味着温尼科特所说的能量泡,在你这里出现了坍塌。具体就是,你变得不敢表达、不敢捍卫自己,总是忍气吞声,生命不断萎缩。并且,你很容易成为滥好人,努力压制,拼命付出。
然而,你会悲哀地看到,你的好并不能换来认可,特别是不能换来亲密,甚至会被辜负和背叛。
真爱,必然要从真实开始。如果你失去了攻击性,也就失去了真实。然后,真正的爱与亲密,你也一并失去了。
当然,谈攻击性,我从来不是说,你要直接去伤害他人。那样意味着,攻击性变成了破坏性。攻击性,是中性的、原初的生命力,它可以被祝福,也可以被诅咒。
黄玉玲老师是我们广州工作室的首席咨询师,这本书主要是通过解读攻击性,学会支配自己的力量,活出自在人生。我由衷地觉得,黄玉玲老师是为大家解读“攻击性”这个话题的人选。
直接的原因是,我写“得到”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的一年多时间里,黄老师一直是我专栏的顾问。同时,我们每周会召开一次例会,进行各种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但凡涉及攻击性的话题,黄老师那里总有很多生动的故事,并且是成功地表达、处理或转化攻击性的。也就是说,在这方面,她心中有大量饱满的故事,这是比有系统的理论更为重要的基础。
更深层的原因是,黄玉玲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是不好惹的人,特别是她的父母和奶奶,攻击性堪称“超群”。
讲个故事吧。
她的妈妈和奶奶持续发生冲突,她爸爸请奶奶离开自己家,奶奶就叫了娘家人来教训儿子。她奶奶请来的是她爸爸的舅舅和爸爸的四个兄弟。这五个男人,特别是其中一个还是长辈,你可以想象那种场景,那种压力。
她爸爸的舅舅对他说:“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我必须打你一个耳光。“听到这句话,黄玉玲爸爸立即“爆”了,他说:“你试试看,你要敢这样做,我会让你们五个都倒下。”
黄玉玲的爸爸的确是一个不好惹的人,他有这个名声,他的气势也吓住了这五个男人。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们终究没敢动手。
爸爸不好惹,妈妈也不好惹,奶奶也一样。同样地,黄玉玲也不好惹。这一家人都是活出了攻击性的人。同时,他们的世界是开放的,情商很高,人缘很好,相互之间也充满情感。当然,有爱也有恨。
你必须活出攻击性,然后你才能真实。也因为真实,你才有可能建立真实的情感关系。当然,攻击性也是危险的,它不能简单地发泄,也不能真去伤害人、真去搞破坏。把攻击性活成生命力,这需要智慧。
在这一点上,黄老师是极好的人选。无论从数据上还是从直接反应上,她都是我们工作室好的咨询师之一。就做咨询这一点,黄老师远胜于我。通过黄老师讲述个案以及她生活中的细节,你会看到黄老师的功力。
攻击性的确是极为重要的命题。这本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将学会平衡自己的攻击性,升华、转化它,有策略地运用它。
跟随黄老师,开启你的隐藏力量。不再惧怕软弱,不再伪装善良,活出一个有创造力、有生命力的自己,活出一个肆意、畅快的自在人生。
武志红
自 序
我这本书,与大家做一个关于攻击性内容的探讨与分享,这源于曾和武志红老师有一年在“得到”小组的思想碰撞。我跟伙伴们分享多的,是我和我的来访者、我和我家人以及朋友的故事。这些故事有许多是很沉重的,它们常常带我们进入更深的思考。也有很多是轻松、温暖,甚至有趣的,它们让我们感到希望。
透过心理咨询这样深入生命的工作,我逐渐深刻地看到,我们身边很多人都过得不快乐。而这样的人,多数内心都很善良,不会,甚至也不忍心拒绝他人的要求。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尽职尽责,甚至过度付出。但是,他们没有因此感觉到力量和富足,反而感到越来越孤单。
发生了什么?当你那样去呈现你自己时,其实,你没有照顾好自己。也许,不会拒绝的背后是恐惧被报复、内疚。这里面藏有巨大的软弱。人们总是不愿意让这软弱,见到光。这背后,或许是更深的羞耻。这一环扣一环的痛苦,使人们必须穿上保护的衣衫。比如善良,又或者,我们用另一个更精确的词来说——“好人”。这件衣服穿上后会带来某种安全感,但这是虚假的安全,内心的匮乏没有停止过。真正的力量来自我们直面内心的软弱、人性的暗黑,并从中成长。
你是否也会逃避这些软弱?
你是否在面对他人的无理要求的时候,说过“不”?
你是否想过你自己的愿望,可以不再羞耻,而是理直气壮地去追求?
我看到身边还有很多人,他们热烈地活着,他们勇敢地去爱,不管别人怎样评价。他们勇敢地去做,不管别人怎样反对。他们可能碰得头破血流,也会沮丧、感到挫败,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的眼神,总能看到希望和快乐。
《大鱼海棠》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生这个旅程很短,你不妨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而这些大胆,来自哪里?就来自你内在的攻击性。
但是,我们的常见误解是:攻击性是可怕的,是恶魔,会毁掉我们的生活,毁掉我们的一切。这是把攻击性等同于破坏性,这是对生命力的误解与辜负。
我希望这本书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对攻击性的全新的视角,还能让你借此打开一扇窗,去真正理解你自己,活出充满力量的自在人生。我会通过自己的解读,帮助你多维度地理解攻击性。相信这将为处于成长困境、关系泥潭中的你提供解决问题的动力。
深入地体会这本书,你将会读到以下内容:
部分,重新认识攻击性。我将分享给大家的是攻击性的美学篇。因为攻击性被误解,很多生命体验被卡住。我会从生命动力与发展需要的角度去阐述攻击性,让你重新认识及审视自己的攻击性。
第二部分,了解攻击性起源。这部分主要谈的是攻击性与全能自恋,聚焦在一个人无所不能的自恋需要,以及对他人的期待上。这也是攻击性发展的起源阶段,我们将通过对这个阶段的了解,学习如何通过攻击性,建立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探知现实的边界。
第三部分将是本书核心的内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进入真正的“江湖”,看到现实的残酷、人性的挣扎与自我的冲突。我将通过大量的咨询案例与个人经验,与大家分享在不同关系、情境下,如何实现攻击性的转换,找到应对困境的资源。具体聚焦于常见的抑郁、焦虑的原因,主动攻击、被动攻击的表现,以此来进一步了解攻击性的表达方式。
要特别感谢金庸先生,他的《射雕英雄传》是我小时候的爱。我借用了这本书中的一些内容来帮助我们更有趣地理解攻击性。
现实惨淡,我们需要被安抚,同时也需要去创造。世界经由你的心,将会不同。愿你有勇气、有策略,活出一个有创造力、有生命力的自己。
黄玉玲
推荐序
你觉得自己活得真实吗?
你有真切的存在感吗?
你会常常体验到自在吗?
你能充分享受与人的相处吗?
你能自如地谈判吗?
你能直接与人谈利益吗?
……
如果这些问题,你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那么原因很可能是,你没有活出攻击性,你的攻击性被压抑了。而你的攻击性被压抑后,你可能呈现出一种瘫软的好人状态,没有活力,也没有创造力。在他人看起来很善良、很好,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同样是一种软弱。
攻击性,是精神分析中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温尼科特说,每个生命都宛如一个气泡,若想在这个世界上彰显存在,就要扩张气泡的大小。所谓“攻击性”,就是气泡扩张之动力的直接展现。
我喜欢直接说:“攻击性就是生命力!”如果你不能合理地表达攻击性,那意味着温尼科特所说的能量泡,在你这里出现了坍塌。具体就是,你变得不敢表达、不敢捍卫自己,总是忍气吞声,生命不断萎缩。并且,你很容易成为滥好人,努力压制,拼命付出。
然而,你会悲哀地看到,你的好并不能换来认可,特别是不能换来亲密,甚至会被辜负和背叛。
真爱,必然要从真实开始。如果你失去了攻击性,也就失去了真实。然后,真正的爱与亲密,你也一并失去了。
当然,谈攻击性,我从来不是说,你要直接去伤害他人。那样意味着,攻击性变成了破坏性。攻击性,是中性的、原初的生命力,它可以被祝福,也可以被诅咒。
黄玉玲老师是我们广州工作室的首席咨询师,这本书主要是通过解读攻击性,学会支配自己的力量,活出自在人生。我由衷地觉得,黄玉玲老师是为大家解读“攻击性”这个话题的人选。
直接的原因是,我写“得到”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的一年多时间里,黄老师一直是我专栏的顾问。同时,我们每周会召开一次例会,进行各种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但凡涉及攻击性的话题,黄老师那里总有很多生动的故事,并且是成功地表达、处理或转化攻击性的。也就是说,在这方面,她心中有大量饱满的故事,这是比有系统的理论更为重要的基础。
更深层的原因是,黄玉玲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是不好惹的人,特别是她的父母和奶奶,攻击性堪称“超群”。
讲个故事吧。
她的妈妈和奶奶持续发生冲突,她爸爸请奶奶离开自己家,奶奶就叫了娘家人来教训儿子。她奶奶请来的是她爸爸的舅舅和爸爸的四个兄弟。这五个男人,特别是其中一个还是长辈,你可以想象那种场景,那种压力。
她爸爸的舅舅对他说:“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我必须打你一个耳光。“听到这句话,黄玉玲爸爸立即“爆”了,他说:“你试试看,你要敢这样做,我会让你们五个都倒下。”
黄玉玲的爸爸的确是一个不好惹的人,他有这个名声,他的气势也吓住了这五个男人。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们终究没敢动手。
爸爸不好惹,妈妈也不好惹,奶奶也一样。同样地,黄玉玲也不好惹。这一家人都是活出了攻击性的人。同时,他们的世界是开放的,情商很高,人缘很好,相互之间也充满情感。当然,有爱也有恨。
你必须活出攻击性,然后你才能真实。也因为真实,你才有可能建立真实的情感关系。当然,攻击性也是危险的,它不能简单地发泄,也不能真去伤害人、真去搞破坏。把攻击性活成生命力,这需要智慧。
在这一点上,黄老师是极好的人选。无论从数据上还是从直接反应上,她都是我们工作室好的咨询师之一。就做咨询这一点,黄老师远胜于我。通过黄老师讲述个案以及她生活中的细节,你会看到黄老师的功力。
攻击性的确是极为重要的命题。这本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将学会平衡自己的攻击性,升华、转化它,有策略地运用它。
跟随黄老师,开启你的隐藏力量。不再惧怕软弱,不再伪装善良,活出一个有创造力、有生命力的自己,活出一个肆意、畅快的自在人生。
武志红
自 序
我这本书,与大家做一个关于攻击性内容的探讨与分享,这源于曾和武志红老师有一年在“得到”小组的思想碰撞。我跟伙伴们分享多的,是我和我的来访者、我和我家人以及朋友的故事。这些故事有许多是很沉重的,它们常常带我们进入更深的思考。也有很多是轻松、温暖,甚至有趣的,它们让我们感到希望。
透过心理咨询这样深入生命的工作,我逐渐深刻地看到,我们身边很多人都过得不快乐。而这样的人,多数内心都很善良,不会,甚至也不忍心拒绝他人的要求。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尽职尽责,甚至过度付出。但是,他们没有因此感觉到力量和富足,反而感到越来越孤单。
发生了什么?当你那样去呈现你自己时,其实,你没有照顾好自己。也许,不会拒绝的背后是恐惧被报复、内疚。这里面藏有巨大的软弱。人们总是不愿意让这软弱,见到光。这背后,或许是更深的羞耻。这一环扣一环的痛苦,使人们必须穿上保护的衣衫。比如善良,又或者,我们用另一个更精确的词来说——“好人”。这件衣服穿上后会带来某种安全感,但这是虚假的安全,内心的匮乏没有停止过。真正的力量来自我们直面内心的软弱、人性的暗黑,并从中成长。
你是否也会逃避这些软弱?
你是否在面对他人的无理要求的时候,说过“不”?
你是否想过你自己的愿望,可以不再羞耻,而是理直气壮地去追求?
我看到身边还有很多人,他们热烈地活着,他们勇敢地去爱,不管别人怎样评价。他们勇敢地去做,不管别人怎样反对。他们可能碰得头破血流,也会沮丧、感到挫败,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的眼神,总能看到希望和快乐。
《大鱼海棠》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生这个旅程很短,你不妨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而这些大胆,来自哪里?就来自你内在的攻击性。
但是,我们的常见误解是:攻击性是可怕的,是恶魔,会毁掉我们的生活,毁掉我们的一切。这是把攻击性等同于破坏性,这是对生命力的误解与辜负。
我希望这本书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对攻击性的全新的视角,还能让你借此打开一扇窗,去真正理解你自己,活出充满力量的自在人生。我会通过自己的解读,帮助你多维度地理解攻击性。相信这将为处于成长困境、关系泥潭中的你提供解决问题的动力。
深入地体会这本书,你将会读到以下内容:
部分,重新认识攻击性。我将分享给大家的是攻击性的美学篇。因为攻击性被误解,很多生命体验被卡住。我会从生命动力与发展需要的角度去阐述攻击性,让你重新认识及审视自己的攻击性。
第二部分,了解攻击性起源。这部分主要谈的是攻击性与全能自恋,聚焦在一个人无所不能的自恋需要,以及对他人的期待上。这也是攻击性发展的起源阶段,我们将通过对这个阶段的了解,学习如何通过攻击性,建立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探知现实的边界。
第三部分将是本书核心的内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进入真正的“江湖”,看到现实的残酷、人性的挣扎与自我的冲突。我将通过大量的咨询案例与个人经验,与大家分享在不同关系、情境下,如何实现攻击性的转换,找到应对困境的资源。具体聚焦于常见的抑郁、焦虑的原因,主动攻击、被动攻击的表现,以此来进一步了解攻击性的表达方式。
要特别感谢金庸先生,他的《射雕英雄传》是我小时候的爱。我借用了这本书中的一些内容来帮助我们更有趣地理解攻击性。
现实惨淡,我们需要被安抚,同时也需要去创造。世界经由你的心,将会不同。愿你有勇气、有策略,活出一个有创造力、有生命力的自己。
黄玉玲
书籍介绍
自我压抑,习惯性讨好,没有界限,拼命付出……
如果在以上现象里,你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么很可能是,你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将对外的不满转向了自身进行自我攻击,没有很好地活出自己的攻击性。
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核心观点之一,“攻击性”并非是破坏性的,而是代表着中性的、原始的生命力。把攻击性活成生命力,这需要智慧。资深心理咨询师黄玉玲从业十多年,积累了很多成功表达、处理或转化攻击性的案例。在这本书中,她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对攻击性的多维度解读,你还能借此打开一扇窗,去真正理解你自己,学习如何活出攻击性的方法和步骤,帮助你活出充满力量的自在人生,为处于成长困境、关系泥潭中的你提供解决方案。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azw3(446+)
- 服务好(547+)
- 内涵好书(322+)
- 赚了(360+)
- 傻瓜式服务(118+)
- 购买多(637+)
- 不亏(153+)
- 无漏页(409+)
- 差评(279+)
- 在线转格式(625+)
- 方便(113+)
下载评价
- 网友 薛***玉: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堵***洁:
好用,支持
- 网友 康***溪:
强烈推荐!!!
- 网友 家***丝:
好6666666
- 网友 丁***菱: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养***秋: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师***怀: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林***艳: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饶***丽: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喜欢"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的人也看了
中国的追赶型发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经典与变异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中商原版】Dear Ugly Sisters: And Other Poems 亲爱的丑姐妹们:和其他诗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上海的红颜遗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软精装)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散步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新时代大学互动英语1教师用书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丛书(专科起点升本科) 民法模拟试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功能集成型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原理性能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太阳能电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100 WAYS to MOTIVATE OTHERS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全国美术考级指定专用教材 素描考级4-6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学霸数学思维训练四年级上册 图解三步法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专项训练 口算题应用题强化训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中亚(2015全新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24新版教材帮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高中政治RJ版选择性必修1高二上册政治新高考新教材辅导资料书教材完全解读2023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文化创意+”会展业融合发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华图2024军队文职【新大纲】数学1专业科目教材 2023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用书教材部队文职考试招聘考试数学1专业科目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力量训练原理与实践 李山【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升维阅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选调生考试中公2018选调生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综合知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