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喜马拉雅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遇见喜马拉雅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他不怕高,是一位专注拍摄喜马拉雅无人区的摄影师;他不怕苦,100多次深入西藏,单人单车环行中国西部边境;他不怕死,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位只拍海拔5000米以上风景的摄影师,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高原上,从喜马拉雅到可可西里,从冰川到长江源,李国平在西部无人区行走20多年,拍下视角独特的秘境中国。本书全面、生动地再现了李国平所涉地域之广,所攀海拔之高,所摄景观之幻与奇,以及为了拍摄这些极地风景所经历的常人不能及的付出和牺牲,励志而又感人。
书籍目录:
推荐序1 你拍的不如他,是因为你爬得不够高/单之蔷4
推荐序2 西域之孤旅/徐凤翔9
探访天下美的地方001
探访悬崖上的天梯村045
穿越甘洛大峡谷055
与《中国国家地理》探险冰川067
江源遗梦090
陷车通天河099
惊险黄河源111
踏访长江源127
考察可可西里144
“赛獒”的由来156
寻访喜马拉雅159
寻访美冰川之一203
寻访美冰川之二221
附录 李国平户外活动纪实年表255
大事记257
《行李》专访李国平260
作者介绍:
李国平,著名摄影师、户外专家。常年行走在海拔6000米以上的西部高原冰川地区,被称为“中国高原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山野》、《中国西部》、《西藏旅游》等专业杂志人文地理专题特约摄影师。代表作品有:《喜马拉雅的孤行者》、《高镜头:至高音至高影》、《伟大的八千米》等。目录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 涉险去别人到不了的地方,只拍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 几十年100多次进藏,单人单车环行中国西部边境
★ 独自穿越喜马拉雅无人区,足迹停留在五千米以上
☆ 差点掉进万丈深渊,险被乱枪扫射,频与死神擦肩
★ 用镜头记录雪山冰川退化,填补学界影像资料空白
书摘插图
与《中国国家地理》探险冰川6月24日一早,我去修理厂加固车的防雾灯,发现保险杠被烂路颠松了,花10元钱拧紧了防雾灯和保险杠。但特别耽误时间,因为在内地特简单的事在西藏也会变得复杂,像八宿这样的地方要配细牙螺丝就更难了,不得已只能找代用品,还得自己动手才行,直到10点才出发。从八宿出来至然乌,道路都是柏油路,过了安久拉山口很快就到了然乌。冬天的然乌天险现在已经宽敞安全多了。要去来古冰川,必须先到然乌镇上去找向导。在然乌镇派出所找到原所长,请他帮忙找到一位名叫扎西的向导。吃过中午饭就前往来古村,水很大不能沿湖边走,只能走山路。山路上人很少,道路又险,在当地人的建议下又请镇上修车店的老板,一个四川老乡开他的车带路。在去察隅方向25千米的地方右拐进了一片沼泽地,在向导的带领下来到一个村寨。村寨里的路是牛道,可以过手扶拖拉机,但我们的车通过就太困难太容易损伤。虽然村里的路不好走却没有危险,好不容易出了村,可出村后的路就太险了。出村就下坡,路又陡又窄,又弯又急,是来古村手扶拖拉机的备用通道,刚好一车宽,而且边上的路基还不稳固。带路的北京吉普勉强能过,我们的三菱车就比较麻烦。在弯道处,除我和老胡驾车外,其余人员都下车以防不测,并在他们指挥下每道弯都要倒几次车才能过去,然而弯又特别多,过每一道弯都很费时间,一弯一弯地过,大家的心都高高地悬着。去年到香格里拉考察时也来过来古,当时冰河水小所以走的是湖边。但在过一道冰河时,一台车被陷在河中。耽误一整天,费了很大劲才把车弄出来,而今天的路太险了。平时如果下面湖边的水小,连当地人也不愿意走这条山路。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终于开车下了坡,虽然前面还有沼泽和两条冰河,但与刚才的山路相比已不算难了。在过一条冰河时老胡的车溅起了很大的水花被我抓拍下来。远处的山作背景,眼前的草地、鲜花和蜿蜒远去的河流,再加上蓝天白云构成绝妙的图画,大家纷纷拍照留念。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潘教授、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郑教授)和老单(《中国国家地理》执行主编)、浪涛(《中国国家地理》编辑)着重拍摄专题雪山冰川,我和老胡(四川猎豹越野俱乐部经理)、王彤(《中国国家地理》专职摄影师)、张超音(《民族画报》的专职摄影师)等则是人文、地理和风光都拍。几千米后,我们就到了由冰川作用力推出的冰碛垄湖坝。隔老远就看见湖中高耸的冰山,近处一看有几十米高。冰山有几处呈现蓝色,据教授们介绍,只有上万年的冰才显蓝色。所有的人都冲下车去拍个不停。两位教授给大家介绍说,根据这个冰川的形成和规模,可以被称为中国长的冰川。在这里形成了两个冰川湖,下面的湖是由来古冰川退缩形成的,上面的湖是由荣错冰川退缩形成的,上面的湖面比来古冰川高近50米,而两湖之间是由长300~500米,宽40~50米的容错冰川的冰碛垄湖坝隔开的。来古冰川的冰舌伸到湖中形成白蓝相间的冰崖,三四十米高、300米左右宽,非常壮观。考察队领导单之蔷和杨浪涛决定在附近村庄住下,准备明天上冰川考察。这时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郑教授因年近七十,出现明显高山反应,脸色惨白,嘴唇乌黑。为了两位专家的安全,队里决定由向导车立即将两位专家送回然乌镇以防万一。而我们在扎西向导的带领下来到公路尽头的来古村。进村后在村主任的安排下住进一户藏民家里,这时全体人员开始往电脑里拷贝照片,没有人叫嚷着饿。杨总指挥吩咐我给大家煮点面条,把高压锅烧上水,水煮沸后放入干面条五分钟就煮熟了。饭后讨论明天的方案,决定老张上两湖间的冰碛垄;老单和浪涛上来古冰川,给他们3人配了三个民工(每人每天40元)帮忙;王彤在村里拍人文图片,我和老胡留守基地负责电台。安排完毕已是夜里11点了,村子里一片漆黑没有电,六个“和尚”在房东家的客厅里打地铺,12点后才睡着。外面下着雨,在夜深人静的冰川湖旁边,村寨宁静祥和,此时人的心也静了下来。6月25日早上下着小雨,按照约定中午12点各路准时回撤,争取下午4点要回到基地,晚上力争赶到米堆雪山下。吃过早饭,天仍然下着雨,大家带上干粮和水,与民工一起出发了。我、老胡和王彤在村里转悠,后老胡和王彤拍人物去了,我回到住处整理装备和资料。10点刚过我也去了村里,发现村对面的山后高高耸起一座雪峰并告诉老胡,老胡说如果能在更高点的地方就能看到全被前面山遮挡的部分。我就顺着村边的山往上爬,爬得越高越理想,不知不觉竟爬到比村子高五六百米的山上,感觉真好。在这里能拍到来古村、冰川、冰湖的全貌,是在下面没法比的大场面。可惜没有阳光,就略带遗憾地拍了几张照片后下了山。回到基地吃了干粮,下午2点按约定呼叫各路人员,但没有回音。下午4点太阳渐渐从云雾中开始放出光来了,老张从冰碛垄回来了。这时老胡提醒我,太阳出来了不上去拍吗?但他有点担心我是否还有体力再上去一次。我见光线越来越好,带上相机和脚架就又上山去了。一个小时我竟蹿上近800米高,比早上可高多了,虽然很累却感到说不出的快乐。在雪线边上俯拍冰川非常漂亮,这时太阳开始落山。这可是黄金时间,我架好相机拍到了晚霞中的来古冰川,数码回放的效果让我很是满意。这时从长焦头里看见山下的王彤和老胡向我招手,让我赶紧回基地,我想可能是各路人马都回来了,等我出发前往米堆。我一路小跑下山,半个小时就回到了基地。王彤和老胡焦急地对我讲,老单和浪涛在距离基地10千米的冰川上走不动了。他们没有干粮、电筒和过夜的装备,刚才呼叫急需救援。老胡说:“老李,可能只有你有能力去救他们。”王彤也说:“老李,只有辛苦你再跑一趟。”可我这时刚从山上下来也是腿打哆嗦心发怵。《民族画报》的张超音对他们说:“老李上了两趟高山还撑得住吗?我见他也刚回来。”但这情景只有我上了!带上对讲机并约定两小时后与基地联系。然后带上干粮、水、户外装备和手电,与两个民工一道就立刻出发,一边走一边吃干粮。一出村就下三千米的坡,借着电筒的光我走在前面,一路狂奔赶路,民工在后面明显跟不上。半小时就来到了河滩里,过了一道原木桥后就要过两道冰河。道河我脱了鞋赤脚蹚冰河,河水特别凉但还能承受,就是太耽误时间。第二道冰河就穿着鞋直接蹚冰河,就这样两千米的河滩路半小时就走完了。接着是上山,我立即感到非常吃力,刚才民工还夸我道:“没见过这么强壮的汉族人。”可现在我感到举步维艰。是饿了,还是刚才被冰河刺激的?我心里在找原因,就是不愿承认自己出现了体力透支。可老单和浪涛还在寒冷漆黑的冰川上饿着,咬着牙也得向前奔。这样爬了两千米的山路到达一个牧场。我知道离老单他们已经不远了,于是又来了精神。过了牧场是一个忽上忽下的缓坡,半个小时后我开始对着空旷的夜空放开喉咙吆喝!不一会儿听到老单他们的回音,我一阵狂喜,赶快通报了基地。10分钟后我们终于同老单他们会合了,看见他们都很安全,心里很是快慰。给大家分发食物和水,让他们补充能量,并向基地通报这里人员全部安全,立即听到对讲机里传出了欢呼声!与王彤和老胡联系,让他们用车载CD机通过对讲机播放《回家》的音乐,大家备感亲切和温暖。补充能量后,老单和浪涛决定连夜赶回基地,我分发手电后就一起开始返回。我发现老单和浪涛走得很轻松,对讲机中也不断地传来问候和歌声,在歌声鼓励声的伴随下,我们很快就再次蹚过两条冰河,并且在夜里12点终于回到基地,比原先预计的提前一个半小时回来。全队把赞扬都给了我,王彤对我说:“老李,你比牦牛还牛!”其实我也非常累,毕竟不是超人。尽管如此,我也乐滋滋的。这些赞扬是用爱心和毅力换来的。这是一个充满团结和活力的团队,作为其中一员甚感满足。老单可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留守人员准备的一碗热汤面下肚,老单就困倦全无,又开始整理在冰川上拍的照片。这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劳动成果,我也把白天拍的照片整理出来,大家看后羡慕不已。我遗憾地说:“就是相机太差,内存容量太小。”“你今天已经大丰收了,片子已经很精彩了,不要不知足好不好!”老张和王彤羡慕地说:“早知道也请你帮我们带个相机上去拍,也让我们乐一回,我们明天也争取上山拍日出,把今天的损失补回来。”今天大家都很累,但也很快乐!总指挥杨浪涛抱怨老单不按约定时间返回,担心这样迟早会出大事。深夜1点了,大家都陆续入睡。我把鞋脱了放在火炉旁烘烤,否则明天只能穿拖鞋开车了。昨夜是云遮雾罩,今夜是满天星斗,皎洁月光洒满冰川和村寨,我躺在这幅圣洁的画中,在遐想中进入梦乡。6月26日凌晨4点起夜时仍是星斗满天,心想明天的朝霞定会非常漂亮,在太阳出来之前起床一定会有精彩收获。可惜早上我还在梦中,一阵惊叹声把我惊醒。有人在叫大家:好漂亮!快起来!我从窗户往外一看,金灿灿的朝阳照在冰川的雪峰上,已经没时间穿衣外出拍摄了,赶紧用数码相机从窗户拍了两张开始穿衣,鞋还未干,穿上拖鞋就出了门。可天色已经转白,登高拍摄不会比昨天精彩,再说早晨的气温很低,穿拖鞋也没法爬山,只好回到房里烧水,准备给大家泡面。可老张不甘心,让房东的小女儿带他上山,上去不远女孩就不愿意走了,老张只遗憾地拍两张就返回。9点吃过早饭,大家告别房东上路。早上气温低,冰川消融少,冰川河水也就小,可以走湖边的近路返回。沿湖边走了近10千米开上去察隅的主道,回到来古。村边有一片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格桑花,刺激得一溜人马亢奋不已。老张和王彤忙着拍大场面,单主编也拍个不停。今天光线又好,大家在这里拍了一个多小时才上路。大家坐在车上不断地感慨:这样的机遇太难得了!我想,他们拍的617宽幅片子可能精美得难以想象。沿着然乌湖走了半小时回到然乌镇,两位中科院的专家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因为推迟了一天回来让他们很担心。他们知道冰川上危机四伏,非常危险,现在看见大家安全回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在镇招待所吃午饭,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忙着给设备充电。饭后沿318国道西行,由于沿途修路,汽车跑不快。到了318国道84K道班,就能看见远处巍峨高耸的米堆雪山。左拐进沟,沿着机耕道一直往里扎。沿途路况非常不好,与车同宽的路面全是棱角、碎石,每个人都担心车胎被扎。有些路段右边轮胎在悬崖边,左边轮胎跨在山壁上,车身向崖边倾斜30度才能过去。不过这样的路我见得多了也就不足为奇。老胡让我们车慢点上,因为道路太窄怕调头困难。他在前面观察道路有没有塌方,如果可以通过再通知上去。走了约10千米路就被塌方堵住了,乱石把本来就很窄的路覆盖了20多米。车只好调头,老胡留守,其余人员步行前往,并再三强调各路人员必须在18点钟准时回撤。今天老胡吸取教训,让我带上他的相机替他拍照。两位专家走得很慢,浪涛让我陪同照顾两位专家。他们则冲向米堆雪山,路上很多山溪流过路面,要蹚水而过。在离车两千米的地方老单对路边一大片野花着了迷,一个人在那里拍个不停。17点,河对面出现一片经幡,浪涛、王彤和老张先到那里,他们以经幡为前景拍米堆雪山。我陪两位专家到达时,他们三位却又继续前进了。两位专家决定就此返回,我则在不远处的油菜地追上浪涛他们三人。夕阳洒在菜地、民居、冰川和雪山上,眼前的景色妙不可言。老张和王彤要去拍冰舌,浪涛让我和他一起等待后面拍经幡的老单。快一个小时了,等得非常无聊,老单还没有上来的迹象。我想着要么返回,要么上冰川。我想到高处去拍远处的冰舌,但要穿过一片林子才能上到高处。谁知钻进林子立刻就失去了方向赶紧退出来,却意外地从树林缝中看见远处玉石般的冰塔林,我又激动起来,决定冲上冰碛垅,但未及时向浪涛报告。经过一个村庄时,五只狗跟着我追,用脚架赶都赶不走,搞得我狼狈不堪,好不容易才摆脱。出村下坡过了一座桥,沿着河滩走了一千多米,来到一个非常漂亮的村寨——米堆村。这是一个较大的村庄,村寨后面就是冰碛垅。这时我有些矛盾:不上去太可惜,上去又怕总指挥会担心。我决定还是守纪律,不让别人担心,终不情愿地回撤。刚从村庄回到河滩地就远远地看见老单在浪涛的陪同下上来了,我一阵狂喜,陪他们继续冲向冰川。翻过荆棘栅栏进入这个非常漂亮的村庄。刚才没注意,现在发现村里像迷宫,需问路才能出村。村里有许多异常漂亮的古树,我已经顾不上这些古树直接向冰碛垄冲去,而老单和浪涛在拍古树。太阳很快就要落山,残阳如血的美景可能随时会消失。要去冰碛垄必须通过一片茂密的森林。而且有乱石挡道,还要过冰河,我顾不上脱鞋就蹚过去。顺着出村的路向上走了一千多米,遇见一群挖虫草返村的姑娘,由于语言不通,我向她们比画很久,对方才明白我要去冰碛垄看冰湖。从她们的手势看出我走错了路,要我跟她们返回。我很幸运地遇见她们,否则今天不知会冲向什么地方。我大声地喊,让浪涛他们不要上来,却没有回音。我跟着姑娘们往回走了六七百米,姑娘们指着左边森林里的乱石滩示意我上去。我一看心凉了,根本就没有路,我有些犹豫,怕回不来,姑娘们却不断示意冰川就在前面不远。我一咬牙钻了进去,在高低起伏的乱石和荆棘横生的灌木丛里左冲右突。20点45分终于站在冰碛垄上,雪山、冰川和冰湖尽在眼前。残阳如血,我刚拍了几张阳光就消失了,20点50分阳光彻底消失,我赶紧下撤。今天独自一人,而且没有干粮,没有电筒和对讲机,比昨天他们的情况糟多了,况且其他人也没有能力来救我。如果迷路,穿着T恤和短裤的我不敢想象后果。借着暮色在乱石密林中拼命往下跑,多次摔倒也顾不得疼痛,归队要紧,朝着大致的方向一直奔去。天全黑下来,急也没有用,只有拉着树枝放慢速度,脚下踩稳了再迈步。突然听到流水声,循着水声到了河边,感觉就是来时蹚过的冰河,可路在哪里?已顾不得太多就蹚河而过,终于认出是来时蹚河的路口,急忙跳上岸。坐在岸边定定心,才感觉脸上和手脚都火辣辣的,原来是刚才被林子里的树枝和荆棘划破的。现在才感觉疼,想想有些后怕。现在开始担心浪涛他们了,他们在哪里?赶紧进村打听才知道他们已经返回并已穿过村子。这下如释重负,在村里借火拔除手脚里面的荆棘,一阵道谢后就忙着追浪涛他们去了。追了快一小时,终于在河滩地追上他们,大家都很高兴。老单又担心起老张和王彤来,浪涛断言:他们肯定回到车上了!请老单放心。可老单一路上还是放心不下。我们过了冰河主桥后就靠阴山边走,路更黑了,还要蹚很多溪流。没有手电怎么赶路?大家正犯愁时,我突然想起了手机,赶紧拿出来按亮屏幕,放低一点在漆黑的夜里还很管用,大家高兴地继续赶路。刚才在山林里怎么没有想起用手机照路?看来是被急的嘛!不过手机电量不多,如果刚才用了现在可能就没电了。就这样靠手机的光亮走路渡溪,每到过溪流时,我就站在水中扶其他人过。其中过一道溪流时,浪涛想跳过去,却把我的帽子碰掉河里,浪涛赶紧说:“老李不要找了,到拉萨我赔给你!”把我们三人都逗乐了。快到达下午进沟时我们遭遇塌方的地方了,远远地看见老胡把车灯对准我们回来的方向,开着大灯给我们照路。在强光的照射下脚下的路一点也看不见了。我们被弄得一会儿弯腰找路,一会儿倒着走,搞得非常狼狈。浪涛风趣地说:“我们好像是德国人的飞机要用朱可夫的探照灯!”老单和善地说:“能把灯关了就好了!”快到塌方处时,我冲在前面挥手示意老胡把灯关了,而他们认为我是因为回来了在高兴的跳舞!搞得我一点脾气都没有。王彤冲上前来接应才知道意思,赶紧折回呼喊关灯,这才安全地过了塌方区。回到汽车上就像回到了家,见王彤和老张也安全回来,大家这才放下心来。老单希望大家今后要听从总指挥浪涛的安排,不要再玩心跳了。不过浪涛私下对我说:其实玩心跳的老祖宗就是老单本人。然后我们吃点干粮补充能量,已是夜里11点半了,怕下雨塌方堵在沟里,就决定连夜赶往波密。夜里四周什么都看不见,返回的路也就不觉得险,顺利地回到318国道上。大家在车上聊这两天的收获:辛苦、危险,但两个冰川的考察非常有价值。汽车在这三天非常争气,关键时刻一点儿毛病没有,在坏路、险路上经受住了考验。回到318国道不久,在一个下坡处我一脚刹车下去是空的,赶紧靠减挡降速。老张感觉到了异常,认为是我体力透支,提出替换开车让我休息。但没有刹车我怎么敢把车交给他?我坚持着到了波密才告诉老胡和浪涛,浪涛担心地问:“这车还能跑阿里吗?”我回答:“单车肯定不行,但两个车一起应该一点问题都没有。”晚上住进波密县城里新开的众兴宾馆,设施非常不错。一进门王彤就告诉我:“你裤子破了!”这才发现外短裤后边在冰川冰碛垄上逃命时拉下很大一条口子,今后是没法再穿了,只好扔了买新的吧!深夜2点多大家才休息,又是疲劳的一天。
媒体评论
你拍的不如他,是因为你爬得不够高!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主编单之蔷
一个傻拍大山的人—— “中国高原摄影师”李国平。
——《上海艺术家》吴凌云
成都籍高原摄影人:李国平独自穿越喜马拉雅,探寻冰川之美。
——新华网、《华西都市报》
李国平:他不仅该感动中国,还该感动尼泊尔和巴基斯坦。
——《行李》专访李国平
前言
你拍的不如他,是因为你爬得不够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 单之蔷/文女人为什么要保留一张她年轻时的照片呢?既是为了怀旧,又是为了虚荣:“我年轻时是很漂亮的。”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中的一段话。这段话说出了摄影为什么存在和一直被人们喜爱的理由:留住过往,制造永恒。但是假如被拍摄的对象不是像女人一样易于变化,而是本身就很永恒的话,那还需要摄影吗?譬如:山川与河流。现在我正在看李国平的图片,图片上全是些大山或者河流。这些东西存在千万年了,它们很少变化,或者说变化得很缓慢,不是我们人类的生命所能衡量的。为什么摄影大师中很少有风光摄影大师?为什么风光摄影在摄影艺术中处于很边缘的位置?据说有位评论家对中国那些风光摄影大师一言以蔽之:那些傻拍大山的人。看来,风光摄影师之所以不受摄影评论家待见,是因为他们不能制造永恒。当他们拍摄的影像腐烂成泥时,他们的拍摄对象还完好如初。但即使我明白了这些道理,我还是喜欢李国平拍摄的那些大山与河流,我总觉得他拍摄的这些东西里面有某些珍贵的东西。他的影像里面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出于职业的原因,我看图片除了常规的看法之外,有时我看的方向与大家不同。大家是看图片中的被摄物,我是调换位置,从图片里被摄物的角度向外看。我把被摄物拟人化,想象那些被摄物也是摄影师,他们在拍摄影师,他们在看谁在拍?这个拍的人怎样?那么当图片里的大山按动快门时,它拍到的是什么呢?当我这样换位后,我把李国平的图片拿来,每一张都这样来一遍,让大山或者河流来拍摄影师——李国平。这样每按动一次快门,我就得到一张图片(当然是想象中的)。我把这些图片整理一番,寻找我要找的东西,这样做的结果:我似乎找到了在李国平的影像中所潜藏的珍贵的东西。这个东西是“在场”,或者说在场的珍稀性。李国平在场的地方,其他摄影师缺位。以往摄影的珍稀性,看重的是某个时刻的珍稀性,我们说一个摄影师伟大,往往说他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某个珍稀的瞬间。但李国平的影像价值在于位置的珍稀性,他站到的位置,千万年了,从未有摄影师出现过,今后也很少会有。任何图片的产生都有摄影师在场,这是无疑的。但是在场有珍稀和寻常之分,比如拍摄庐山、黄山、泰山,拍摄天安门、长城,摄影师在场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假如站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大山上,拍雪峰、冰川,或者到达某个摄影的角度,却是要付出极大的艰辛和危险的,那么这时摄影师的“在场”就很珍稀了。我在李国平的图片中看到了十分珍稀的“在场”。长江上游称金沙江,金沙江的上游称通天河。大家都知道有个所谓的长江湾,在云南境内一个叫奔子栏的地方。金沙江在这里拐了一个状如希腊字母Ω的弯。无数人拍过这个长江湾,因为这里紧邻公路容易到达。但是李国平的一张图片告诉我们,这个弯还没有资格叫长江湾,在金沙江的上游通天河有一个弯,才有资格叫长江湾,他拍到了。整个通天河都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流淌,人迹罕至。找到这个弯已经属于探险了,何况还要爬上比通天河还要高许多的岸边的山头上,选取一个能够把整个弯全部摄入镜头的制高点,太艰难了。去过青藏高原的人都知道,有高山反应的人就不说了,即使没有高山反应的人,在高原上攀登高山,每一步心脏都像要跳出来一样,为什么登山的人在距离几百米的距离还要设一个营地,而不直接冲顶,原因就在于每一步都很艰难。李国平发现了长江湾很兴奋,但是开始时他拍的几张图片都不理想,因为角度低,要想拍出好片子,必须爬到高山上。他在日记中记录了爬山的过程。在横过一个流石滩时,他的到来,打破了陡坡上流石的平衡,流石开始带着李国平像河流那样向下流动,下面就是深渊。李国平闭上了眼睛。当他睁开眼时,他还活着,原来一棵枯死的灌木挡住了他。这样的经历获得的图片无疑是珍稀的。看了这样的图片,不了解内情的人会说这有什么,不就是一条大河拐了一个弯吗?是的,但是这条大河在这个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拐了一个弯已经千万年了,这却是次在这样的角度与人遭遇,进入人类的视野。甚至可以想象在未来千万年,也很难再一次与摄影师相遇在那个位置,那个角度。这样的影像还有许多。在大渡河大峡谷壮观的金口河段,以往人们只去过峡谷的北岸,南岸险峻异常,景观罕见。李国平去了,并且穿越了这段即使猎人也很少出现的峡谷。他的日记,记叙了这样的场景:砰的一声,一只山羊从高处跌落,摔死在他和向导的面前,险些砸在他俩的头上,他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明白他们的处境。在四川的凉山州甘洛县,有一个很偏远,但很奇特的彝族村庄叫二坪。这个村庄在大渡河边的万丈峭壁之上,村民们与外界交往的通道是高架在2800米绝壁上的5道悬梯。牛幼小时,村民们从木梯上背上去,这些牛直到死都再也没有机会下来。李国平是个爬上五道木头悬梯,进入这个村庄的摄影师。李国平的图片之所以具有珍稀性,是因为他总是在高海拔的地方拍摄,尤其是在青藏高原,他的图片大部分内容都是青藏高原。他好像是专门为青藏高原出生的。他的身体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就是永无高山反应。在高原上他行动自如,犹如高原上的野牦牛。有一年我和李国平一起走川藏线。在西藏林芝地区一个叫来古村的地方,我去来古冰川考察。由于我被冰川吸引,总想拐过一个山脚,去看看山后的冰川,结果天黑了,我还在冰川上。返回的路艰难极了,要蹚水过几道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流,那水砭人筋骨,寒入骨髓。后来我觉得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关键是我们没有照明工具,用手机的光亮当电筒使用。当我极度疲惫,几乎一步都走不动时,忽然,我看到了远处出现了飘忽不定的如豆的灯火,好像萤火一般,逐渐地向我们移动,后来听到了喊我的声音,原来是李国平带了两个村民来接应我们了。他给我们带来了食物,回去的路上他通过对讲机,让大本营给我们播放《回家》的音乐。那时,李国平在我的眼中像天使一样。晚上,围坐在村子扎西家的火塘旁,我们一边烘烤蹚河时湿透的鞋,一边看白天拍摄的图片。让我惊讶的是,李国平拍摄的图片与大家拍的完全不同,他不仅拍下了整个来古村的全貌、来古冰川及冰川前面的两个湖泊,他还把环绕来古村的几座雪峰都拍到了。无疑,他站到了更高的地方,获得了能够鸟瞰的视角。原来,早晨,我们还没起来时,李国平就爬上了村边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山头上去摄影了。但是由于天气阴沉沉的,他拍的图片不理想。可这已经很让我佩服了,毕竟是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呀!然而更让我惊叹的是,下午3点多的时候,天气开始变化,阳光透过云层射出来,雪峰染成金黄,草地变得更加碧绿,这时李国平又向对面的山头走去,难道他又要爬上那座他早晨爬过的山头去拍照?是的,他又爬上去了,理由很简单:现在的光线比早晨好多了。这是怎样一个人啊?在青藏高原上,一天两次爬上一座5000多米的山头去拍照,晚上又走向来古冰川去接应迟迟不归的我们……后来又有一次这样的经历。我去珠峰的绒布冰川,由于路线走错,天已经黑了,我和一个藏族向导还在冰川上寻找回大本营的路,我们带的食品和水被向导放在了山坡上,回去取已经绝无可能,饥寒交迫,体力透支到了极限。当我绝望时,我看到了对面的山坡上有一个红色的身影。我拿起长镜头一望,镜头里出现的是李国平,他来救我们了。我把他当作我们的“夏尔巴人”,因为一想起他,我就想起关于夏尔巴人的传说:夏尔巴人的牛丢了,他们就会登上珠峰,在峰顶瞭望:牛在哪里?有的人有出色的摄影才能,有的人有顽强的意志和体力,但是同时具有这二者的人少之又少,李国平算其中的一个。那时,我替李国平遗憾的是他的相机太差了。一个非专业的只有几百万像素的尼康数码相机。因此他拍的那些图片,都因为像素不够,无法发表在杂志上。但是那时我已经感觉到这是一个肯为摄影付出一切,也是一个对景观的美和光线的变换十分敏感的人,他有着惊人的体力和意志,在青藏高原这样的高海拔地区摄影,他具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不过,那时他受限于他的设备。记得我曾感慨:当这个人用一些专业的摄影设备武装起来时,他会给我们呈现出那些人迹罕至之处的怎样的风景啊。几年过去了,我终于见到了有了精良设备的李国平,果然他拿出了让我赞叹的图片。而且用这些图片编辑出一本本画册,不仅数量足矣,而且品质超群。画册中的图片大多数所选取的角度是别人所没有的,正如我前面所说的。不过由于设备已经换成了一流的专业设备,他的影像质量提高了,这些设备没有辜负他攀登的高度和付出的艰辛。他站在某一位置,把四座八千米的雪峰——珠穆朗玛峰、洛子峰、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都收入了镜头;他拍扎达土林,层层叠叠,好像上帝的宫殿群……风光摄影的对象是永恒的,恒久不变的,但照射在景观上的光是千变万化的。这对风光摄影师似乎是个安慰。因此在一些著名的景点,总能看到一些摄影师把相机架在那里,等待日出日落或者其他时刻光线的变化。在黄山、庐山、峨眉山,在元阳和龙胜梯田,早晨,太阳还没升起,我看到一排排的相机架在那里,好像是在人民大会堂或体育赛场上在抢新闻。但李国平不用担心,他去的地方,他放摄影机的位置,永远是他一个人,无论光线、云雾怎样变换。他爬得太高,因此他不用担心雷同。“我看大山多妩媚,大山看我亦如是”,“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看李国平的图片我想到了这样两句诗。他是能与大山交流的人,是大山的知己。他拍大山,大山亦拍他。他拍摄的对象本身就是永恒的,不需摄影来制造,但他拍摄的瞬间,却被大山记录了,成为永恒。回到开头的问题,其实我说摄影大师中无风光摄影,这个问题并不是李国平考虑的,他并没想成为大师。他只不过是对那些大山太喜爱了,摄影只是为了在不去那些大山时,在家里能够看到那些大山的样子,或者看看那些大山被拍下来的样子。
书籍介绍
他不怕高,是第一个专注拍摄喜马拉雅无人区的摄影师;他不怕苦,100多次深入西藏,单人单车环行中国西部边境;他不怕死,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位只拍海拔5000米以上风景的摄影师,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高原上,从喜马拉雅到可可西里,从冰川到长江源,李国平在西部无人区行走20多年,拍下视角独特的秘境中国。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情节曲折(201+)
- 赚了(664+)
- 种类多(148+)
- 购买多(134+)
- 好评多(623+)
- 服务好(299+)
- 排版满分(632+)
- 超值(218+)
下载评价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家***丝:
好6666666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利***巧: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堵***洁:
好用,支持
- 网友 仰***兰: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曹***雯: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后***之: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印***文: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郗***兰: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孔***旋: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喜欢"遇见喜马拉雅"的人也看了
44亿年前的地球 精装硬壳绘本阅读3-6岁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0-3岁幼儿童启蒙早教宝宝睡前故事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初中奥数千题巧解新题型:八年级-全新版 周春荔,才裕平 主编 长春出版社【无忧售后 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这辈子能陪你走一段,便是赚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DK万物运转的秘密 修订版 (英)大卫·麦考利(David Macaulay),(英)尼尔·阿德利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麦肯锡高效工作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老年科疑难病例解析(精)/全国名院名科名医病例解析丛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玩出来的专注力(低幼版):我的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艺考魔方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国际安全秩序与治理:现状与展望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2011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全真预测试卷及解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壕特兔带你用英文去旅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辫子姐姐神奇小种子:星星上的小弟弟(美绘注音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结构力学:下册(第6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金英语——初中英语写作一本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9787107245787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国牛皮组织学彩色图谱 孙丹红 等著 四川科技出版社【正版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西气东输中天然气合理应用方式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財務自由的人生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小规模纳税人真账实操一点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20年全能练考卷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二年级语文试卷 周考卷 单元卷 月考卷 期中期末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