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解全译本(一部影响中国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万经之王”! 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一部影响中国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万经之王”! 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一部影响中国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万经之王”! 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一部影响中国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万经之王”! 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一部影响中国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万经之王”! 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一部影响中国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万经之王”! 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一部影响中国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万经之王”! 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一部影响中国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万经之王”! 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一部影响中国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万经之王”! 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为春秋时期老子所撰,仅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不仅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性格铸成、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道德经》做为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以独到的视野和朴素的笔调,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深入的解读,以此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方面的问题,是一部帮助人们走出生活与情感的困惑的力作。
书籍目录:
章 道可道,非常道 / 1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6
第三章 不尚贤 / 10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 / 14
第五章 天地不仁 / 18
第六章 谷神不死 / 21
第七章 天地长久 / 23
第八章 上善若水 / 26
第九章 持而盈之 / 29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 / 33
第十一章 三十辐同一毂 / 36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 39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 42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 45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 / 49
第十六章 致虚极 / 53
第十七章 太上 / 56
第十八章 大道废 / 60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 63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 / 66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 70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 73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 76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 79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 82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 85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 89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 92
第二十九章 取天下而为之 / 96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者 / 100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 / 104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 107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 111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 114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 117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 / 120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 124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 127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 131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 135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 137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 / 140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 144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 147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 151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 155
第四十七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 158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 161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恒心 / 164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 167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 / 170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 173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 176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 180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 183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 186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 189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 192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 196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 200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也 / 204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 208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 / 211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 215
第六十五章 古之为道者 / 219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 222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大 / 225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 228
第六十九章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 231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 234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 / 237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 240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者则杀 / 244
第七十四章 若民恒且不畏死 / 248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 / 252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 256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 / 260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 264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 / 267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 270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274
作者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倪可,著名国学讲师,国学领导力专家,易学应用专家,长期致力于国学、佛学、道学、易经研究,致力于东方思维模型的研究,广泛融通现代物理学科技知识,“现代科学易经”的提倡者与推广者,“风水战略”思维的开创者,提出“地理风水、社会风水、行为风水、心态风水”的“和(即心即物)”文化模型。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 道可道,非常道
原文
道①可道②,非常③道。名④可名⑤,非常名。无名⑥,天地之始。有名⑦,万物之母。故常⑧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ǎo)⑨。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⑩,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①道: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②道:道白。
③常:常规的,一般的。
④名:事物的变现形式。
⑤名:说明。
⑥无名:没有形的。
⑦有名:有形的。
⑧常:经常。
⑨徼:边际,轨迹。
⑩玄:幽深,奥妙,高深莫测。
译文
事物运行、发展的规律是可以用言词来表达的,它不是一般的“道”;“名”是可以用文字来阐明的,它不是普通的“名”。“无名”是天地的本原,“有名”是万物的根本。所以,经常没有欲望,可以从无形中去体悟“道”的微细奥妙;经常抱有欲望,可以从有形中去观察“道”的运行轨迹。这两个方面,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幽深而幽深,是洞悉万物变化奥妙的总门户。
老聃智慧
《道德经》开篇便讲“道”。这个“道”,即天象运行的规律,有时也包括人事吉凶祸福的规律。《道德经》用“道”构造了一个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以此来说明宇宙,说明社会,说明人生。
宇宙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有人觉得它就像是一部无字天书,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有人觉得它像一个深不可测的世外高人,也有人觉得它像一个腼腆含蓄的闺中少女。
其实,宇宙就是宇宙,它始终存在着,永不停息地演变着。变化是的,这是宇宙运行的规律;但变化的规律本身是不会变的,这就是真理。“道可道,非常道”,“道”就是规律,就是真理。
迄今为止,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极其有限,而且这种认识永远不会终结。但早在几千年前,老子就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会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哲学命题。如果用一种“道”去对应宇宙间的所有变化,那是徒劳无功的;如果用一种“名”去印证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那是无济于事的。
从总体上来说,今人应该比古人聪明,因为今人的知识结构和物质文明,远远超越了古人。然而,现在人们考虑问题,往往强调逻辑思维,似乎这种思维方式为严谨、为科学。殊不知,逻辑思维是平面的,仅局限于一维至二维的尺度。相对来说,逻辑思维的内容是简单的,而形式却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现在的数理逻辑,完全可以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来描述,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脑甚至能取代人脑,可以展示出一种有序的操控运算系统,将数理逻辑描述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然而,一旦出现无序的现象,电子计算机便会束手无策,逻辑演算也只能搁浅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古人又也许比今人聪明。古人的思维方式,当然也有逻辑思维,同时也有直观思维、形象思维和感知思维等。所谓“感知思维”,是超越感官的一种思维方式,即能够看到四维以上的真如世界。释迎牟尼如果不运用感知思维,便不可能悟透世间无常和缘起诸理而成佛;老子如果不运用感知思维,便不可能捕捉到无声无息、无影无踪的“道”。
我们生活在三维时空层次,对《道德经》中的“虚”和“无”等描述很难理解。这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老子的感知思维能力,仅凭有限的感官要去认识“虚”和“无”,能够对它定形、定量、定性吗?不能。不能,只能说明我们的感官能力有限、认识水平低下、思维方式不对,并不能说明“虚”和“无”不存在。
基本上,凡是五官健全的人,都能看到东西、听到声音、嗅到气味、尝到滋味、感觉到冷热。谁也不能否认自己感官所接触的事物,并以此作为思维判断的标准,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是这个道理。但人们无法超脱自己生活中的实物环境,去探索“虚”和“无”的更大领域。大多数人甚至不愿接受这一概念。这并不是保守或顽固不化,因为人的感官确实无法感知“虚”和“无”。
逻辑思维是人类的理性思维方式,其前提是人对客观世界已有的认识。因此,对感官无法感知的东西,便怀疑甚至否定它的存在。逻辑思维又可称为“线性思维”,它只能认识在一个水平线上发现的相对真理,而无法认识宇宙的真理。宇宙有不同的层次,人类的认识水平也有不同的层次。人可以借助于天文望远镜看到一百万光年范围内的宇宙运动,但要想了解一亿光年乃至一百亿光年的宇宙空间,地球上任何仪器就都不管用了。而一个“道”字,则涵盖了宇宙的无穷。
老子所说的“道”,是万有之本,可以派生出一切。因此,“道”没有一刻处于静态,它像一张巨大的网,包罗了整个宇宙。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道”却超越时空,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甚至连因果都没有。人们概念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是时间的一个片段;人们印象中的物质世界,只是宇宙的一个角落。只有“道”能总括一体,因为它是永恒的。
章是《道德经》全书的总纲,“道”则是贯串全书的灵魂。
要想真正悟解《道德经》“道”的精髓,不能仅从字面上去连释“道”的意义,而应从全章乃至全书所阐述的整体思想上去理解和认识其确切的含义。
这一点,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做到了。他在注《老子道德经解》上篇章时指出:
此章总言道之体用,及入道工夫也。老子之学,尽在于此,其五千言所敷演者,唯演此一章而已。所言‘道’,乃真常之道,可道之道犹言也。意谓真常之道,本无相无名,不可言说。凡可言者,则非真常之道矣,故非常道。且道本无名,今既强名曰道,是则凡可名者,皆假名耳,故非常名。此二句,言道之体也。然无相无名之道,其体至虚,天地皆从此中变化而出,故为天地之始。斯则无相无名之道体,全成有相有名之天地,而万物尽从天地阴阳造化而生成。
人求“实”而知万物生成于天地阴阳造化,其本源则为“虚’“无”之“道”。“实”与“虚”及“有”与“无”,都相对立而存在。随着人的感知范围的扩大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虚”可能变成“实’,“无”可能变成“有”,这时人们对“道”的认识,就会比现在深刻得多了。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①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②,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③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①恶:丑,坏,不收欢迎的。
②盈:充实、补充、依存。
③圣人:古代的理想人物。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的东西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的东西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有和无的互相转化,难和易的相反相成,长和短的互相映衬,高和下的互相充实,音和声的互相呼应,前和后的互相随顺,对立物的相互依存是永恒的。因此,圣人治国为政以“无为”的态度行事,不用言语去实行教化。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加倡导,万物生成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要其报答,万物兴旺而不居功夸耀。因为不居功夸耀,功绩也不会泯灭。
老聃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与人对“美”的理解及追求是成正比的。文明程度越高,对“美”的理解就越深刻,对“美”的追求就越执着。当人类走出蒙昧时代,就有了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
有考古学家认为,人类制作的件工具,无论是石片、石锌或骨针,都可视作是一件艺术品,因为上面凝聚着原始先民对美的理解。现代考古发现,从河姆渡的蝶形器、陶猪,到秦山大地湾大房子里的地画;从彩陶器上的纹饰,到玉器上的图案——都是古人的艺术遗存,都是值得欣赏的“美”的化身。
当然,美不仅仅指艺术之美,还有自然风光之美,人文环境之美,人体形象之美,以及心灵思想之美,等等。不同的时代对“美”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对“美”也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样,追求“美”都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社会进步的反映。俗话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认为,当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是因为丑的存在;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这是因为工人存在。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就会崇尚美、厌恶丑;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会追求善、斥责恶。于是,“美”与“善”,已不仅是审美标准,更是一种社会规范,一种道德修养。
既然是社会规范,自然会成为人际关系的准则。《孟子·离娄下》说:“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意思是说:西施是公认的美女,但她如果沾上了不洁之物,路人也会捂着鼻子从她的身边走过去。这说明,“美”是有条件的,是会转化的。“美”的事物一旦被站污,人们就不再欣赏它、赞美它,反过来还会躲避它、嘲笑它。“一个面目丑陋的人,如果能洁身持戒,同样可以祭祀上帝。”《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会有人认为他丑吗?这说明,“丑”也是相对的,是能扭转的。“丑”的事物如果能扬长避短、改过迁善,就会被人们承认、接纳和尊重。
凡心智正常的人,都有求美、羞恶之心,这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能将美与善发扬光大者,就是圣人。黄帝、唐尧、虞舜、夏禹,这些中华民族的祖先,皆具备仁、义、礼、智、信各方面的美德,所以世世代代被人传颂。人们敬仰圣人,就是人性崇尚美、追求善的反映。
美与丑、善与恶是两个矛盾的对立面,但它们却也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所以说,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的,都与矛盾的对立面一起运动着。
《道德经》第二章谈到了一系列矛盾概念,诸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它们互相对立,而又不能离开对方而单独存在,这是永恒的道理。
总之,矛盾是的,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矛盾的变化,又会产生新的矛盾。没有人能阻止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同样没有人能阻止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然而,《道德经》又提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观点,这又怎样理解呢?所谓“无为”,并非无所作为。如早期道教,即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这是将“无为”的概念,作了一个时间上的界定。魏晋以后,“无为”逐渐成了道教社会观的基础。河上公在《老子注》中强调:“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
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离咎。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社会也才能长治久安。
后来道教的“无为”,慢慢演化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这是道教对于社会政治和处世的基本态度。道教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老子的思想,认为宇宙间万物以及社会的发展,都自有其“道”。对待万物和治理天下,都应该顺乎自然和社会。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古人论述颇多,如《云笈七签》是这样说的:
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道教的“无为”,并非是指无所不为、消极避世,而是远离不利于己的环境,谨慎处世;同时还要努力,积极进取,通晓各种知识,善于应付各种情况和处理好人际关系。所以说,追求“无为”,应该按“道”行事,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无为”,可视作一种处世哲学,要真正领略其中的奥妙,就需要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慢慢的体会和领悟了。
第三章 不尚贤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②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③;不见④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⑤其心,实⑥其腹,弱⑦其志,强⑧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①尚贤:使有才能的人受到尊重。
②贵:重视。
③盗:偷窃。
④见:通“现”,显露。
⑤虚:使……空虚,净化。
⑥实:喂养,哺饱。
⑦弱:削弱。
⑧强:使……强化。
译文
不推崇才能,百姓就不会互相竞争;不看重那些稀有、罕见的财物,百姓就不会去盗窃;不显露容易引起人贪欲的东西,百姓就不会心神散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在于使人民头脑简单,在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使人民志气柔韧,筋骨强壮,永远使人民没有机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望。使那些自认为有才智的人也不敢用才智去夺名争利。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政事,没有治理不好的。
老聃智慧
老子认为,圣人治理天下,就是要使百姓头脑淳朴,能吃饱肚子;没有贪欲,体魄强壮。这就是说,不剥夺百姓生存的权利,要尽力使百姓生活过得好,身体强健。
在《新书》里就讲到,有道君主治国的办法是要让百姓耕种三年就有一年的余粮,耕种九年就有三年的余粮。三十年中,就有十年的余粮。所以,夏禹时,发了九年的洪水,商汤时大旱了七年,野外连青草都没有了,但百姓却面无饥色,路上也看不到行乞的人。有道君主的治国之道就是:国中没有足够食用的储蓄,就叫不足;没有足够六年食用的储蓄,就叫紧急;没有三年食用的储蓄,那国家就不成其国家。
尚贤政治一向是诸子百家所主张的政治思想,因为贤者治国首重教化,因此社会的教育文化才会达到一定的水准,从而使社会安定,人民得到福利。但是在这里老子却主张“不尚贤”,这样的思想显然与众不同,甚至与诸子百家所主张的思想相背。
然而事实上,老子并不贬低、排斥贤才,只是他认为“尚贤”要有一个限度,即统治者不可给贤人过分优越的地位、权势和功名,以免使“贤才”成为一种诱惑,引起人们纷纷争权夺利,从而使社会扰攘不宁。
宋朝时王安石积极倡行变法,在理财便民的号召下,实施了“青苗法”“均输法”等新法。除此之外,还实施了农田增产运动,强迫人民积肥,而且强令各路州府主管负责推动贯彻执行。
当时尚未发明化学肥料,所谓积肥,不过是强迫农民制造堆肥、粪肥而已。有一位邑宰在执行这一法度时特别严厉,强迫每保限期交纳大粪一百担,否则罚银一百两。
经过保正日夜奔走催逼,到达限期的那一天,有一个区域只制造了九十九担,还缺少一担。积肥这种东西,既无法用钱买到,也无法立即变出。农民被逼无奈,只好集资购买红苋菜数百斤,用锅煮熟,挤去红水,冒充大粪,凑成整数上交。
挑去缴纳时,眼尖的小吏立即加以挑剔:“咦?保正,这一担大粪滴出的水为什么这样红?”保正沉吟了半天长长嘘出一口冷气,转而气愤的大声说:“老爷,你体谅一些好不好?成年积肥增产,不但粮食未见丰收,连老百姓肚里的大便也被你们挤光了,这便是拉出来的血水,随你要不要吧!”
这则故事就是在讽喻王安石变法的矫枉过正。虽然对于王安石变法历史上评价不一,不过他却是个公认的贤才。但是,因为他大权在握,力求变法,为了争取支持,不惜与不好的人结成朋党。结果贤才反被利用,成为傀儡,为社会制造了严重的问题。所以,老子“不尚贤”的主张,是有他的道理的。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命题,有人用它来治国,有人用它来治兵,现在又有人用它来治企业,它的影响可以说是既深且远。
所谓“无为”,并不等于“不为”,老子所谓的“无为”,并不是迷迷糊糊的什么事都不做,而且是要以无为代替有为,事事任其自然,不要进行人为的干预,这样就可以恢复那种自然和谐统一的状态。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社会的大动乱过后,统治者都担心社会震荡的再次来临,于是便会向老子请教,采用“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而不敢再胡作非为。汉文帝和汉景帝父子就是以无为的方式,缔造了“文景之治”。
汉文帝刚即位就下诏废除了连坐法,马上得了人心;接着他又下诏救济鲜、寡、孤、独和穷困的人民。而且,文帝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臣民产生影响,所以自己稍有不慎,就会有人投己所好,从而滋长不良风气,因此他下诏“不受献”,令四方不必献贡。此外,文帝还一次次减免税收,勉励农民“诚实劳动”。此外,文帝期许自己也能做到勤俭节约,他在位期间,宫室、园林、服饰器具都没有增加。
汉文帝正是在安静无为中做到了不扰害百姓,因而国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创造了文景盛世。
“无为而治”虽然寥寥几字,但其中蕴含了极其深奥且复杂的治国韬略,值得为政者细细琢磨。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影响中国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经典巨著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忠实原著的译注,精彩生动的解析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完整地保留原著的各个章节,精彩的译文和解析忠实地体现了原著的创作精髓。精装印刷,巧妙装帧,是值得所有国学爱好者珍藏的经典之作。
媒体评论
《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
——
南怀瑾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然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
林语堂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
尼采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图书多(286+)
- 小说多(63+)
- 博大精深(665+)
- 简单(82+)
- 内容完整(130+)
- txt(130+)
- 书籍多(440+)
- pdf(94+)
- 实惠(661+)
下载评价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焦***山:
不错。。。。。
- 网友 相***儿: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曾***文: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马***偲: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曾***玉: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濮***彤: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潘***丽: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温***欣: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宫***玉:
我说完了。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石***致: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养***秋: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步***青:
。。。。。好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喜欢"道德经新解全译本(一部影响中国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万经之王”! 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的人也看了
学生新成语词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华图2017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历年真题及华图名师详解(视频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注册建筑师03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环境建筑设计与表现/中国艺术设计名校讲堂系列丛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旅行摄影:52个任务清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羊皮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英汉双解大词典(32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竞争法教程(第3版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初中必刷题九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RJ 2024春初三数学必刷题9年级下册理想树2024新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麦城谜案 (2012开年悬疑大案,中国式的福尔摩斯等你来结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发 精灵宝可梦 口袋妖怪905完全大图鉴 全进化资料 飞机盒包 神奇宝贝898大图鉴宠物小精灵宝可梦口袋妖怪 皮卡丘任选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领券立减100】口才训练5本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一开口就让人喜欢你高效沟通逻辑说服力任何人都聊得来口才沟通技提高情商的书籍训练人际交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UG NX 8.0中文版案例实战从入门到精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17考研词汇速记指南(例句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乒乓球直板反胶打法训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街舞理论与实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解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法律实务和操作指引【售后无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6分